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学案)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学案)

    链接: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库

【学习目标】

      1.掌握古代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商路;阿拉伯数字的发展和传播;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马可·波罗行纪》及其影响;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2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提高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3.通过对“数字发明的作用”、“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等问题的探讨,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重点:阿拉伯数字的由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生活与工作经历。

难点: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和平交往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阅读 自主探究  小组讨论

【课堂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感悟新知

 

1.很久以前,连接亚欧著名的商路有“       ”,在这些商路上奔波的商人中有不少     人,他们把              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知识,以及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             的发展。

2.古代     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立了从09十个数字计数法;后来      人发展和传播了它。

3.        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代数学著作;       著有《        》一书,        著《        》,这两部著作被欧洲医学界长期奉为权威著作。

4.1271年,        跟随父亲和叔叔前往中国,得到           的赏识,在中国生活17年后,回到祖国,记述他东方见闻的《           》一书,后来在欧洲广为流传,刺激了         的开辟。

二、师生互动,交流合作

1.想一想,如果没有阿拉伯数字,你会用什么方法来表示110这十个数字。

答:

 

 

 

 

2. 找一找:阿拉伯人对世界经济文化发展的贡献。

答:

 

 

 

 

3.议一议:“《马可·波罗行纪》一书对东西方文化交流有何影响?”

答:

 

 

三、能力升级,拓展延伸

1.读下图,回答问题:

 

 

①右图中的符号是什么?是什么人发明的?

答:

②它何时被什么人传到欧洲?何时它的写法

与现在基本一致?

答:

③想一想,这种符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3世纪,一位意大利商人在中国生活多年,他把在中国的所有见闻口述成一本书叫做《马可·波罗行纪》,该书向西方社会展现了瑰丽迷人的东方文明,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材料二:……中国火药和火器技术向外传播,始于元代。蒙古军队在大举征战的过程中,将他们掌握的火药知识和制作技术传往中亚、西亚和欧洲。

请回答:

1)材料一提及的意大利商人是谁?

答:

2)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古代文明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答:

3)请你写出两例反映古代文明交往的史实。

答:

 四、当堂训练,复习巩固

1.欧洲人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09十个数字,把它称为“阿拉伯数字”。其实,“阿拉伯数字”的发明者不是阿拉伯人,而是 (   )

A.中国人    B.古印度人     C.古希腊人    D.古埃及人     

2.培根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这三件东西,已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把这三件东

传到西方的是 (   )                                                          

A.印度人     B.阿拉伯人     C.波斯人     D.埃及人

3.下列关于《马可·波罗行纪》的描述错误的是(  

A.记述了元世祖忽必烈统治时期中国社会的发展情况  

B.是马可·波罗亲笔所著

C.记述马可·波罗在东方的经历和见闻

D.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

4.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的重要贡献不包括(  

  A.传播了中国的四大发明

  B.传播了印度人创造的09的计数法

  C.传播了伊斯兰教

  D.撰写了《马可·波罗行纪》

5.在(   )世纪,阿拉伯数字写法与今天一致

  A.12      B.14      C.15     D.16

6.以下哪一项不属于马可·波罗经历的事情(  

A.17岁从威尼斯出发前往中国        B.在中国生活了17

C.出使日本                         D.与热那亚人作战

7.列举中外文化友好交往的三位重要人物?

 

五、当堂反思: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和不足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