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王几何》学案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王几何》学案
  

学习目标:

1.概括文章摘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

1.概括文章摘要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2.学习从不同角度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练过程设计:

一、课前预习,自主发现

1.作者简介:

马及时,1946年出生。笔名小非,四川都江堰人。著有散文诗集《最后一片树叶》,诗集《泥土与爱情》《树杈上的月亮》《中国孩子》等。

 

2.正音:

                            )息          )号

            持之以                )杂         )记

 

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须臾:

 

屏息:

 

承蒙:

 

洗耳恭听

 

嘈杂:

 

轮番:

 

持之以恒:

 

鸦雀无声:

 

铭记:

 

4.默读课文两遍。

二、课堂交流,展示自我

第一部分:所有学生都必须展示的内容

一、导入:

 

二、感知课文

1.默读课文,思考:第一次几何课上,王老师有哪些表现,学生有哪些反应?请在阅读原文后,填写下面表格。

 

教师表现

 

 

学生反应

 

 

 

 

 

 

 

 

 

 

 

 

 

 

 

 

 

 

 

 

 

 

 

 

 

 

 

 

 

 

 

 

 

 

 

2.归纳概括:

王老师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从文章中找出来。 

 

第二部分:师生共同探究学习的内容

一、思考点评:

1.你认为王老师是怎样一个人?试着找出课文中的句子或情节说一说。

 

2.作者是怎样描写王老师的?你觉得哪些地方可以借鉴?

 

二、合作探究:

1.“他脸上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作用?

 

2.他突然面向课堂,反手在背后的黑板上徒手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反手画了一个等边三角形。

他突然面向课堂,在背后的黑板上画了一个篮球大的圆,紧接着,又画了一个三角形。

    比较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个句子的表达效果更好?

 

3.“那生动地站在黑板上的圆和等边三角形又标准,又好看运用了什么修辞?

  

4.12段属于什么描写?

 

5.王老师为什么公布自己的绰号并希望学生以绰号相称?

 

6.老师为什么让学生上黑板画图?

 

7.老师教育大家时,大家有什么反应?

 

8.文章最后一段属于什么叙述方式?

 

第三部分:个性思考或展示的内容

三、反馈测试,深化学得

一、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在那个做什么事都严肃认真、呆板教条的年代,这样的稀奇事,不是太离谱了吗?(    

2.他脸上的每一个器官,每一条皱纹,甚至每一根头发都在微笑!(     

3.笑的双手发抖的同学们,一个个变得笨手笨脚,画的全是鸡蛋、鸭蛋、苹果、梨和丑陋的三脚架。(    

二、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须臾,一个方头大耳、矮胖结实的中年人夹着一本厚书和一个大圆规、一个大三角板挤进门,眨眼功夫就站到了讲上。(          

2.全班同学再也忍不住了,大家弯腰,摇头,挤眉,弄眼,一起哄堂大笑!(          

3.“上几届有的同学说:王老师你画的那圆圈有啥了不起?我们也会画           

 

三、你从小到大,哪位老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写一写他的外貌特征和他常说的一句话或最常做的一个动作。(200字左右)

提示:

抓住老师的特点

写出老师的与众不同 

 

四、学习小结,教学反思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