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小班化教学反思

 
   
打造优秀个人网站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你感兴趣的内容

                       
              
                小班化教学反思

                马鞍山十二中 谢利民

经过一年半的小班化教学实践,对于在教学中或整体教育环境中谈谈自己的体验感受。首先谈谈小班化教育教学宗旨和指导思想。小班化教学形式在我国家近几年才逐步开始的,由于学生人数逐年减少,许多学校面临着招生的压力;把“提高教学质量,发展个性教育”作为学校发展的亮点。以前大班化教学把“整齐规划,统一要求”作为教学基本特征;随着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高科技的日新月异;那种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新形式下对人才的需求,使许多少年失去了自我发展的机会,不能很好地融进多元化社会,成为在其领域的杰出人才。今天再次提到对每个学生的人文关怀,其实质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体现“人人获得发展,追求个性自由”的发展理念;这正是小班化为实现:“面向每一位学生,发展个性教育 ”的理论支持。

其次要谈的是小班化教学发展趋向。从传统的大班化粗放性教育思维到小班化的精雕细作的教育理念,实现了六个方面的转变:从条件到本体(课程与教学),从外围到中心(课堂),从理念到策略,从单一到整体,从点缀到常态,从形式到实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我认为作为学校,应重点抓好三个方面:课程与教学、评价、教师。第一从“条件到本体”的转变是指从过去过分注重条件性资源(物质环境建设)转向以适应型课程与个性化教学策略的“本体建设为重点,为每个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策略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发展阶段将层次化教学分的更细,更适应于每个学生;但事实上却不能达到既定的目标,因为一堂课教学时间所限定了;适当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时间或学习形式。第二,从“外围到中心”的转变是指从过去只重环境、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等“外围性”教育活动,到转向以课堂教学活动为主,高效而有力的提升全体学生的学习力。我们反对“课堂中心”论,但赞成“课堂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在这个环节中,我们的课外活动、兴趣小组、第二课堂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狭窄,课外知识缺乏,技能技法等实践性能力均比较弱;在课堂的教学中已经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单一和探索性行为及创造性能力薄弱,使得在教育过程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要改变现状,就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性课程和探索性内容。第三、从“理念到策略”的转变是指小班化教学已经发展到要着力研究运用何种策略以实现理念的时候了。“落实”是关键,在具体的实践中,我们根据现有的材料或学生收集的材料,请各小组进行自行探究。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化学习,使学生运用和掌握教学策略来解决问题。

     第四 从“单一到整体”的转变是指从过去只考虑学生发展,转向整体发展。即是四个单位的联动发展,学生发展、班级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相统一。在现阶段条件下,创造性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对于那些好动好闹的学生适当加强体育运动课程的内容;对于喜静勤思的学生则加强文艺类教育内容。如写作,绘画。在本环节中,重体现个性化教学和开发适应学生的教育教学内容。第五从“点缀到常态”的转变,是指使小班化教学在“小班化理念的指导下工作走向制度化,常态化教育教学中。而非仅仅局限于展示教学活动中的“点缀”,引导学生逐步规范自己的行为和习惯。第六从“形式”到时“实质”的转变。改变小班化教学许多浮于表面形式的现象,而转变成专业性知识和策略支撑的实质。如运用提问法为切入点,利用提问的方法带动学生的思考。具体的分课堂提问、创设情境、师生互动、自主学习。重点讲一下创设情境,将课文中的学习环境和学生生活实践紧密相连,适当地唤醒每个学生的经验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建构、互动、反馈是小班化课堂关键环节。建构分为互动性建构和学生独立结构;互动性是指师生对于艺术作品突出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和批评。

        再次谈谈小班化教学的人文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小班化教学是建立在“个性化教育,适应性课程”为基础的教育理念之上的,其人文价值就是在于强化“生命的意义”,“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的再体现。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认识到作为“人”,应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人和为社会做贡献的意义。 小班化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选择,是时代对人随着社会文明度提高越来越重视人的个性价值和个性差异的合理性的时代精神;换句话说就是社会多元化下,发展求同存异的观念就“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社会层面上的体现;我们培养学生,实施小班化教学就是再一次对“人的个性的关怀”;针对每个人从学生的自身特点,定制适应性教育教学的材料和方法。小班化教学虽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放到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就非简单看成是纯教育类问题,它将涉足到人类社会其它各个领域,如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等;对人类的进步、文化的进步、社会的发展、科技发展环境的协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