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杰弗里·萨克斯《文明的代价:回归繁荣之路》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杰弗里·萨克斯《文明的代价:回归繁荣之路》

多年来,“休克疗法”之父,全球发展问题专家杰弗里·萨克斯(Jeffrey Sachs)觉得,“美国的丑陋政治以及引发分歧的公共辩论一直在阻碍着人们对幸福的渴望和追求”,而在去年前往喜马拉雅山南麓小国不丹的一次“美妙旅行”令他茅塞顿开:这个原本资源匮乏和并不具备经济发展地理优势的内陆小国,通过创造“国民幸福总值”概念,不仅大大提升了国民的幸福感,同时也给物质富裕而精神愈显空虚的美国提供了镜鉴。
    政府的责任
    在萨克斯眼中,美国正深陷一种“大破产”的现实困境,主要表现在七大方面,即美国正在失去昔日的繁荣、自由市场经济理论面临误区、政府公共责任的缺失、社会族群裂痕加大、对全球化应对无方、既得利益阶层对决策影响力度太大、社会价值观念出现迷茫。
    针对“大破产”现象,萨克斯将“声讨”矛头对准了政府。比如里根对富人阶层减税,导致社会边际税率降低,国库资金不足;克林顿政府对公共服务过度市场化,导致中低阶层难以从中获益;政府对公共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高铁等建设大大落后于中国;政府对房贷市场和金融机构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金融杠杆一再创下新高;政府军事开支的高投入,导致财政赤字居高不下……
    里根和克林顿政府时期,掌舵美联储的
格林斯潘,因美国经济一度因通胀低、增长有力而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而2008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又使格氏在近20年里积累起来的声誉一夜间坠到谷底。对此,格氏在新出版的《动荡的世界》中,将这场危机的真正根源归咎于“非理性”的动物精神,认为这种非理性并非过去人们所想象得那样毫无迹象和完全不可预见,只是一直以来缺乏应有的审视和研究。无从猜测萨克斯写作本书时是否参阅过格氏的“非理性”理论,但萨克斯尖锐批评格氏的“低利率”大把印钞政策,认为此举之所以没有导致经济通胀,恰恰是因为在全球化影响下,中国等新兴国家廉价商品的大量涌入,暂时抵消了经济通胀的压力,但这又进一步滋长了美国社会无所不在的过度消费现象。
    萨克斯对政府责任的反省除了技术性因素,还有一个焦点,那就是呼唤政府公共责任的回归。然而,这势必引发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底该维持一个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由引我们进一步可以思考,到底什么样的政府算大,什么样的又算小呢?其实大小并非根本症结,关键在于厘清政府责任的边界,根据实际要素条件调整政府的功能。在一个外部要素条件不断变化的时代,一成不变的政府不可能真正做到随机应变。

精英的责任
    萨克斯把美国面临的“大破产”危机的主要责任归结于政府,但认为真正的“根源在于一种道德危机:即美国的政治和经济精英们身上本该具有的公民美德的堕落”,“如果富人和掌握权力的人未能对社会中的其他人以及世界其他地方展现应有的尊重、诚实和同情”,“如果不恢复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气质,美国的经济复苏就不会有什么价值,而且也不可持续”。
    一直以来,美国政治决策中心受到军事工业、华尔街、石油公司、医疗保健行业等大型机构的游说。无论哪个党派执政,都得尽可能兼顾这些集团的利益。而包括萨克斯在内的多位学者对媒体的公正性均大有怀疑,认为受利益强力驱动的媒体,舆论早就丧失了公允的能力。当精英阶层心照不宣地和平共处,实际形成了共进退的利益共同体,结果是共同做大做强了既得利益阶层,阻碍了社会进步,比如因为保护传统汽车产业,高铁建设迟迟未能在美国落地生根。
    美国历史学家、社会评论家克里斯托弗·拉希曾在《精英的反叛》一书中,同样对美国精英阶层大加挞伐。是的,当牢牢控制着社会资源的精英成功编织起形形色色的利益圈子后,一个个圈子间头破血流式的利益较劲,往往会被他们刻意美化成社会利益调整过程中的公平博弈。其实,精英之所以为精英,并非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智慧或贡献,而在于他们拥有足够的话语权。
    更严重的是,在错误价值观念助推下,许多物质早就极度丰富的精英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满足感,更没有真心实意地去反哺社会,而是过着过度消费与过度娱乐的腐朽生活。精英们的物质所得也并非真就源自努力奋斗的结果,他们往往只是将自己的“身位”优势利益变现。当精英对社会缺乏回报,社会就不可避免产生裂痕。

个体的责任
    尽管着重于反思政府和精英阶层的社会责任,但萨克斯对于公民个体的责任并没有视而不见,比如他严词批判美国社会日益弥漫的过度消费和过度娱乐现象,以及过分突出个人自由主义却无视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
    在重商主义下广告无孔不入,人们的思想意识在被动中出现细微变化,越来越多的时间被广告、电视、电脑、手机等夺走;社会大众虽不似富人那般穷奢极欲,但许多人乐于消费根本不需要的东西。实情是,按照美国现状,中等收入就能满足基本需要;“娱乐至死”现象像一种麻醉病毒,几乎蔓延到社会的各个角落,粗俗狂欢过后,只留下精神的一片空虚……
    相比之下,更能陶冶心情的阅读却步步走低。“在1960年时,印刷品承载了大约26%的文字传输任务。到2008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只有9%”。当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失去阅读能力,同样随之而去还会有反思和想象的能力,精神上的幸福感便会如同泡沫般光鲜但缺乏内涵。
    与政府和精英问题的对症下药不同,对于个体的这些现象,萨克斯借用佛陀去“私欲”——佛陀指出,“用心”是通过自我醒悟目标的八个步骤之一。“‘用心’的社会则意味着在八个重要领域‘用心’——对自我、工作、知识、他人、自然、未来、政治和世界的‘用心’”。从萨克斯开出的这个“药方”中我们不难明白,他并非真正要求人们彻底抛弃欲望,而是在告诫人们该明白自己真正需要什么,需要多少;该做什么,该如何做。
    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自由。但越是文明的社会,就越没有绝对的自由,也不会有不必对应责任的自由。社会是一个彼此协作的共同体,协作既可有因协作带来的服务快感,也对应着因协作应有的担当。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应有的责任担当,其自以为的所谓幸福至少是不健康的,不利于文明社会发展的。(这是一部难得的好书,很受启发,美国为什么高铁落后于中国?社会文明与个人责任等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返回mba自学教程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