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二≠0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二≠0

                             ——浅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

     链接:一线教师教学资源库

许多人都在感叹5+2=0。因为老师在校辛辛苦苦教育了五天,不及双休日在家两天的效果,所以老师头疼,社会学家也头疼。确实作为一代人的教育问题困扰了许多人,他们是独生子女,享受了六个人的爱,家中的小皇帝。但他们更肩负重任,因为他们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社会的责任者,同时也肩负着赡养老人儿童的责任,可谓是任重而道远,所以如何让学校的五天教育与双休日的家庭教育有机地衔接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校教育向家庭教育延伸

案例一:中日韩三国少年在内蒙进行了一次野外生存训练,突遇下雨,中国孩子是争先恐后地挤上了大巴,韩国孩子是在教师的组织下有序地排队上车,而日本孩子是蹲在地上,围作一圈发出有节奏的呼喊声,听着那整齐的日语呼号声让中国教育者震惊了……

三国少年截然不同的表现在《读者》上刊登出来以后,引起了举国震惊。人们不由得惊呼,半个世纪前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打败日本侵略者,如果在当今发生一场中日战争,以今天的中国少年对阵今天的日本少年结局会如何呢?当然孰胜孰败那都是人们的想象,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管野外生存训练的效果如何,但雨中的这一幕已着实让人们看到了三国少年的差距,日韩两国少年的团结与坚强让我们佩服,中国少年的自私和软弱让我们反思。是啊,孩子们固然有责任,但根源在哪?看看野外生存训练开始时,日韩少年是独立远渡重洋参加活动,而中国少年是前有父母护送后有爷爷奶奶的千叮咛、万嘱咐,更有甚者孩子们在前面参加训练,家长随后保驾护航,这让组织活动的教育者啼笑皆非,教育者本来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收获乐趣、体验成功。结果呢,事与愿违,在这样的家长呵护下学校的教育显得那么孤独无助。在学校里,老师培养孩子多种能力,但出了校门一切都变样。我们时常见到上学路上,孩子蹦蹦跳跳走在前面,后面的家长左手拎着书包,右手提着水壶;大扫除时,孩子小手里的抹布、扫把还没发挥作用,家长早已忙不迭地上前帮忙……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家长一方面在感叹孩子能力脆弱,另一方面却早早地将孩子能力训练剥夺了,任你老师苦口婆心地劝说都毫无效果,为此,我认为治标先治本。人们常说“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我认为不单单从娃娃抓起,也要让家长补到这一课,现在已经有许多家长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但到关键的时候家长就控制不了自己,也难怪护犊之心人皆有之,因此,我们常常开展一些活动,将校内的教育延伸到家庭,例如,我班举行过剥毛豆比赛,赛前孩子们为了取得好成绩纷纷回家训练,为了比赛家长当然支持,比赛结束孩子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以此为契机培养孩子热爱劳动的思想,并利用一些有意义的节日让孩子为家长做一件家务事来达到保持下去的目的。学校大扫除时我们要求孩子一定要亲手劳动,不家长参与,不管最后评比结果如何,我要让孩子们通过稚嫩的小手体验到劳动的快乐。通过这些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我能行”,让家长们明白“孩子能行”!不需要越俎代庖,将校内五天教育最大限度延伸到家庭生活的两天里,孩子从小接受了这些有意有目的地训练,自然也就有主见,有自理能力,同时社会舆论导向也要配合学校教育,弘扬积极上进的旋律,倡导奋进自强的精神,家长也就不会亦步亦趋地紧跟其后,那野外训练的一幕也就不会出现了。

二、学校教育引领家庭教育

案例二:一天,我班前排某同学回头讲话转身时,手指甲不小心划到吴某同学的脸,下午吴某家长找来,当着她的面我将事实调查清楚,孩子们也认为不是有意的。这时吴某家长突然哭着述说着心疼,我让夏某向其道歉,并一再好言相劝,就在我转身的一刹那,惊人的一幕出现了。吴某家长竟然怂恿自已的孩子用笔尖去戳夏某的脸,在立刻制止的同时我诧异了……

由此事我不由得联想到平时老师们在学校里教育孩子要团结友爱、互相谦让时,孩子们瞪着纯真的双眼听着老师的谆谆教导,但当孩子们发生矛盾时老师经过耐心调解,孩子们已握手言和,但家长知道后有的会“积极”参与进来,非要将自己的战果扩大,甚至有的家长会在回家后传授给孩子一些“妙招”,在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派上用场,更有个别家长还会防患于未然,这一切出发点是什么?怕吃亏!不知从小怕吃亏,将来终身吃亏,怕吃小亏,将来吃大亏。只有让孩子知道经历风雨,才能健康成长。君不见报纸上经常报道某某遇到了什么问题,受不了挫折而走极端,这一切都是因为这些孩子太一帆风顺了,没有遭遇过挫折。我们常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思想要在社会上大力弘扬,作为教育工作者也要抓住一切契机进行教育。例如案例中的吴某同学没过几天也将别的孩子弄伤了,此时其家长来到学校处理此事,受伤孩子的家长非常通情达理,于是我抓住此次机会与吴某家长进行了交流。指出她上次的过激行为不当,同时让其明白老师会公平地处理事情,人与人之间更需要宽容。我相信经历了此事她再也不会为孩子吃亏而横加指责,在家长会上我也将此案例经过加工处理分析给家长听,首先从家长的思想上树立正确的是非观,这样才能让孩子不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摇摆,让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怕自己孩子吃亏这种心理在低龄孩子的家长中多一些,如果我们教师在处理这类事情时考虑到家长的心理,让家长放心,家长自然就会把注意力放到学习上,那学校教育的作用就会占据主流,负面的家庭教育会逐渐淘汰,随着孩子对教师形成依恋心理,教师在孩子心中占据重要地位,孩子们也形成了正确的是非观以后,学校教育最终会引领家庭教育。

三、学校教育转变家庭教育

案例三:刘某家长找我,说刘某在家与母亲打架,大声喝斥母亲,晚上不好好写作业,半夜才睡觉,早上睡眠不好起不来,起床后心情不好又满地打滚,吓得我目瞪口呆……

刘某在校是个人见人爱的乖巧男孩,长得活泼可爱,上课专心听讲,作业书写漂亮流畅,卷面整洁美观,从不调皮捣蛋,一个在校被所有老师都夸奖的孩子在家怎么会这样呢?家长也很苦恼,家庭教育已处于失控状态,所以家长到我这来寻找灵丹妙药,首先我从刘某的奶奶处了解其母子关系紧张的真实状况,原来孩子的奶奶也是教师出身,但对家庭现状也无能为力,我陡然间感到心情压抑,因为这关系到一个孩子的双重人格问题了,孩子的母亲是一个脾气暴躁、口无遮拦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只根据自己的感受随口批评,根本不考虑措词是否恰当,语言是否激烈,孩子是否能承受,久而久之年幼的孩子也形成了强烈的逆反心理,天长日久终于爆发,并且一发不可收拾,家长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但以无力改变现状,我意识到家庭教育出了问题,那我该如何通过学校教育改变家庭教育的现状呢?首先我在课堂上频繁地表扬刘某说他有礼貌、懂规矩,相信他在家里也会如此等等。孩子需要鼓励,需要正确引导,包括人在内赏识教育的作用远远大于批评教育的作用,在这样的赞赏下,刘某回家变得有礼貌了,不再遇到什么事都大喊大叫。其次,还要照顾孩子的心理,不能让他知道家长到校告状了,否则这只会加剧情绪的对立性,所以无论发生什么事,我们从不说出刘某在家的表现,因为我不能让他在同学面前丢面子。最后,治标还需治本,从家长入手,让妈妈从自身做起,改变教育方式,一旦孩子出现对立情绪,自已首先想到要“冷静”!然后再开口说话,如果还改变不了,那就让其家长充当灭火器,暂时熄灭火焰,改善母子关系,更重要的是不能再让家长的暴躁情绪成为孩子的榜样。家庭气氛的缓和,辅之以学校的鼓励表扬,刘某在家慢慢地愿与人交流了,也不再大喊大叫了,家庭关系也得以改善,遇到问题大家都能心平气和地交流了,学校教育促进了家庭教育成功地转变,指导了家庭教育的方向。

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融合

案例四:只要遇到三八妇女节、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的生日……我都会要求孩子给父母一份关爱,如一张贺卡、一杯清茶、一件小事……

自古以来,尊师重教倍受人们关注,所以每当教师节时,家长一般都会让孩子向老师表示祝贺,孩子们会送上一张贺卡,写上一份祝福。在这方面家庭教育做得很好,也让老师体验到关爱,那学校教育该为家庭教育做些什么?培养孩子感恩的心,每当三八节、母亲节、父亲节、父母的生日等,我都会要求孩子们亲自动手做份小礼物送给家长,同时问一声辛苦,道一句祝福,递一杯清茶,因为父母整日为我们操劳,是他们养育了我们,这份情谊永生难报,如诗人孟郊写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孩子有了这颗感恩的心,对待任何事物、任何问题都会理智、宽容,家庭气氛就会融洽,家庭关系也会更加和谐,这样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互相影响,相互促进,最后达到有机地融合。

学校教育作为主流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够把握好主动性、掌握好方向性,协调好与家庭教育的相互关系。当然,我们不能苛求每位家长、每个家庭都做得那么完美,但我们可以指导他们、引领他们。我不仅时常向孩子们推荐一些健康向上的书籍,我也时常向家长介绍一些中外有名的教育书籍,更时常在与家长的沟通交流中例举一些成功家庭的教育事例,让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与孩子共同成长。作为一名教师的我,也在不断反思中摸索前进。每天孩子们放学以后,我会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回味一天的生活,思考我哪儿收获了,哪儿失误了,明天应该怎么做。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思考感悟中,孩子们和我成了朋友,家长们和我成了知己,学校和家庭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因为如此,人们常说的:“五+=0”不仅不会出现,而且我相信会出现“五+>的状况,那么社会也会更加的和谐,整个民族的素质也会随之提高。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