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q.blog.sina.com.cn/chbklm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  中华博客自己的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经济学研究案例 

    2006中国经济增长调整年增速回落

 (联合论坛·北京)◇2006年将是一个增长调整年,增速有所回落。预计上半年GDP增长9.3%左右,全年增长9%左右
  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并存、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增大、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和M1M2增速背离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建议宏观政策要把握当前、立足中期,长短结合。可努力优化投资结构,发行新农村建设专项国债,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及提高工资水平,加快出口退税结构调整等
  创新外汇储备使用方式,可考虑将增量储备合理地转化为石油等国家战略物资储备
  

  此轮短经济周期的高峰期已过,经济增长正步入周期性调整期。从市场内在趋势看,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增长将逐步向下调整,但地方政府存在明显的逆市场冲动,使投资增长调整缓慢。
  
  步入周期性调整期 国民经济继续高位运行
  

  一季度,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去年以来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运行态势,总供给和总需求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前期瓶颈约束明显缓解,价格总水平保持低位。
  
  从总供给看,前两个月,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6.2%。在本轮经济周期中,重工业增长与投资增长之间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投资的高速增长主要是因为重工业的加速增长。今年前两个月,轻、重工业增速再次呈现拉大的态势,同比分别增长14.2%17.1%,二者相差2.9个百分点,表明重工业降温并不明显,这也是当前投资依然偏高的主要原因。此外,随着煤炭、电力、运输等供给能力的增加,前期瓶颈约束明显好转。
  
  三大需求继续平稳较快增长。12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94.1亿元,同比增长26.6%,比上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全年增速有所放慢,特别是房地产投资已持续近半年低于20%增长,前两个月房地产投资完成1436.4亿元,同比增长19.7%,比上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宏观调控在控制房地产过热上已取得积极成效。但当前整体投资增速依然偏快,宏观调控决不能放松。
  
  外贸出口继续较快增长,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影响前两个月出口大幅回落的原因有入世效应的递减、对资源类和高耗能产品出口的限制以及近期国际贸易摩擦的加剧等。出口回落属意料之中,并且这种回落的态势有可能进一步持续。与此同时,进口增长明显加快,外贸顺差大幅缩小。进口增速继续回升与去年同期基数过低有直接关系。前两个月实现贸易顺差120亿美元,和去年每月100亿美元左右的顺差相比大幅减小。不过,我们要对外贸顺差的减小保持平静的态度。一方面顺差缩小有利于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前经济增长正从近两年对外需依赖偏大向更加依靠内需增长转变。消费需求稳定较快增长,前两个月,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8496.1亿元,同比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1.7%,与去年同期持平。
  
  在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价格总水平呈稳中趋降态势,前两个月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4%,比上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增长3.1%,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将适度回调
  

  当前经济增长仍然较快,不过从许多经济指标看,增长将出现周期性调整,2006年将是一个增长调整年。
  
  其一,产能加速释放,产能过剩矛盾更加突出,这必然对未来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经过持续几年投资的快速增长,总供给增长势头强劲,产能开始加速释放,而最终需求增长明显慢于总供给增长速度,导致价格总水平增长逐步走低。从微观上看,企业效益滑坡呈进一步加剧的趋势。即产能过剩释放及物价走低将对经济增长形成一定的下行压力。
  
  其二,出口增速放慢、进口增速回升已成为一种趋势,由此将导致今年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明显下降。从国际环境看,今年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三大经济体增长势头依然良好,三大经济体经济走势继续向好将有利于我国外需增长。但是,人民币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油价高企,尤其是伊朗以及中东地区局势不稳,使石油价格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国内方面,限制资源性、高耗能产品出口,降低出口退税率,等等,这些都将会影响今年外贸出口增速进一步放慢。而进口受投资增长仍然较高及去年基数相对低的影响,增幅将会继续加快,由此将导致净出口大幅减少,而去年净出口对整个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0%,今年净出口减少是经济增长将出现回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三,消费需求在各项有利政策推动下将会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但受就业不足以及一些中长期问题(收入差距扩大,消费预期不强)的影响,短期内消费增长将呈小幅的回调走势。
  
  其四,投资增长将继续适度回落,一是因为目前投资需求增速依然偏高,适度控制投资增长仍然是宏观经济政策的一个主要内容,这会使投资继续降温,二是在市场力量的作用下,房地产等重点行为的投资增长调整已经开始,即市场因素将使投资增长逐步回落。
  
  总之,从短周期看,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从连续三年保持10%的高增长向下调整,步入周期性调整阶段。对经济增长的周期性调整,我们要有清醒而正确的认识,不能怕调整,更不能逆经济的市场性(也是一种自然性)调整规律,反周期政策主要在增长的最高区间和最低区间进行适度调控,在其它中间状态应该要充分发挥市场自我调节的作用,否则,结构性矛盾将继续累积。我们认为,经济增速的适度回落不仅有利于长期的可持续增长,而且也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两方角力,未来经济走向取决于宏观调控
  

  从短周期的角度看,本轮经济增长的峰值已经过去,引领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如钢材、汽车、化工、能源等行业投资增长明显放慢,价格回落,产能加速释放并出现过剩,行业效益下滑。与此同时,房地产投资及消费都出现了明显的降温趋势。而市场流动性过剩也说明大量资金找不到盈利机会,不得不沉淀在银行系统。这种情况表明,当前市场内在增长动力正在逐步减弱。
  
  但从地方政府来看,各省的十一五发展指标均高于中央提出的7.5%的增长目标,在31个省市中,其中有21个省经济增长目标高于10%,最高的省份达到13%。如果把指标分解到市、县,还得层层加码。去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地方项目投资所占比重为87.6%,今年前两个月这个比重进一步上升到89.1%。由此可见,当前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依然强劲,成为逆市场走向的强大推动力量。
  
  以上市场和地方政府两股力量逆向交织在一起,宏观调控如果把握得当,经济既快又好的运行态势将会延续;如果把握不当,有可能加剧经济振荡。
  
  对上半年以及全年经济增长预测
  

  根据上述分析,初步预计,上半年GDP增长9.3%左右,全年增长9%左右,比去年增速有所回落,但仍处于较高增长水平。
  
  首先,投资增速在继续从紧的宏观经济政策作用将会从目前高位适度回落,预计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左右,比去年全年增速继续放慢2个百分点;其次,消费需求在前几年城乡居民收入增长较快及政府稳定收入和消费预期的政策作用下,将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预计上半年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5%左右,考虑到物价涨幅会低于去年同期,因此,实际消费增长有可能略快于去年上半年;外贸出口受国内外因素影响,其增速会继续放慢。初步预计上半年出口增速有可能回落至22%左右,全年估计增长15%20%。而随着国内需求增加,进口将会继续增加,全年贸易顺差有可能由去年的1018亿美元减少为500亿美元左右。工业继续较快增长,但增速会低于去年同期,预计上半年增长15.5%左右。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预计上涨不超过1.5%,全年物价涨幅估计在1%左右。
  
  四大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1、产能过剩与流动性过剩并存
  

  尽管宏观调控部门已对产能过剩问题采取了初步措施,但效果还不明显。目前,钢铁、电解铝、铁合金、焦炭、电石、汽车、铜冶炼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突出,水泥、电力、煤炭和纺织行业也存在着潜在的产能过剩问题。连续四年高投资所形成的产能正在逐步释放,未来一、二年是集中释放期,如果控制不力、不当,既会影响短期经济平稳运行,又会影响中长期发展,导致大量资源闲置浪费,使得企业效益下滑,给社会就业造成较大的压力。
  
  目前,流动性过剩的主要表现是银行存大于贷的缺口放大。2005年末金融机构存差达到9.2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存量的贷存比为68%,新增量的贷存比为53.6%。相比于存款的高速增长,贷款增长步伐相对缓慢。2005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差与贷款余额之比已攀至47.3%。与此同时,2月末,M1M2增速依然保持了较大的差距。除外汇占款的因素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找不到新的市场盈利增长点,企业的长期存款和居民储蓄大幅增长,贷款需求下降。如何既控制投资过快增长,又逐步缓解流动性过剩影响,在保持金融市场平稳发展中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是下一步宏观调控特别是金融调控的着力点。
  
  2、通货紧缩压力有所增大
  

  进入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类物价呈明显回落趋势,经济面临的通货紧缩压力在逐步加大。从CPI看,其涨幅已连续10个月低于2%1月份虽然有春节因素影响,但CPI仅上涨1.9%2月份便迅速回落到0.9%。从构成看,影响价格回升的主要是鲜菜和鲜果,当月分别上涨14.6%21.7%,而影响CPI走势的关键因素--粮食价格前两个月仅上升1%。由此可见,近期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明显回升的可能性很小,即使考虑到水、电等公共品价格上调,其影响会有限,不会引起全年价格总水平的大幅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已由去年5月上涨5.9%回落至今年2月份仅上涨3%;前两个月PPI同比增长3.1%,比上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从市场供求情况看,据商务部最新预计,今年上半年600种主要消费品中,供过于求的商品达71.7%,没有供不应求的商品;300种主要生产资料中,23%供过于求,72.7%供求平衡,只有4.3%的产品将供不应求或供需偏紧。考虑到产能将继续加速释放,消费需求难有大的增长以及出口面临的回调压力,价格总水平将会进一步回落,通货紧缩的压力趋于增大。
  
  3、就业压力进一步增大
  

  200616岁以上人口增长达到高峰,劳动力资源增量1700多万人。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预计全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总量约2500万人。从需求情况看,如果经济增长和就业弹性保持近年水平,今年可增加就业岗位800万个左右,加上自然减员提供的就业岗位,预计今年城镇可新增就业人员约1100万人。劳动力供大于求将达到1400万人,比去年增加100万人。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然而,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恰与就业增加的需求形成背离趋势。主要表现如下:
  
  第一,我国大部分的加工贸易处于产业分工链条的低端和末梢。
  
  第二,在GDP考核标准和现行财税体制框架下,地方政府纷纷盲目上马税高利大的项目,而不是理性培育具有长远比较优势(动态的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
  
  第三,企业组织形式存在向企业组团化和集团化发展的趋势,但许多企业是大而不强,更为严重的问题是在外资的挤压和重大轻小及外部环境恶化的作用下,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约束越来越明显,中小企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远高于大型企业。中国企业组织这种日趋严重的双重结构问题是造成近几年就业不足、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需引起高度重视。
  
  4M1M2增速依然背离
  

  2月末,M1M2增速分别为12.4%18.8%,相差6.4个百分点,尽管比上月数额有所缩小,但两者增速背离的趋势并没有改变。
  
  首先,M1增速不会有较大提高。2月末M1增速的提高主要源于企业活期存款的增加。由于今年1月份贷款增速的提高,2月份企业活期存款增加是必然的,带有较强的季节性特征。考虑到投资增长仍然偏快和货币供应量(M2)增长保持高位,央行的信贷政策会有所微调,但不会明显松动,因此信贷增长温和,企业活期存款大幅增加的概率不大,所以M1增速便不会有大幅提高。
  
  其次,M2增速短期内很难降下来。尽管2月末M2增速较1月末有所下降,但主要原因是1月基数较高。目前,我国货币投放的主要方式有两个:一是贷款,一是外汇占款。从贷款看,由于银行一直存在资本充足率达标的压力,再加上今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因此贷款不会有过多减少;从外汇占款看,目前由于外汇占款而投放基础货币对央行而言是一种被动行为。为了维持国内汇率的基本稳定,央行必须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发行信用工具来进行对冲操作,尽管去年年底以来,出于防范热钱套利的需要,央行主动减弱了对冲操作的力度,但是足以看出,巨额的贸易顺差让我国的货币政策操作相当被动,甚至陷入两难境地。央行为了减轻外汇储备对国内货币市场的影响,就必须通过回笼现金或者提高利率的方式来减少货币供给,但这两种方式恰恰会促进本币升值;反过来,如果央行为了降低升值压力增加货币供给或者降低利率,这又会使本来就因外汇占款相当宽松的货币政策更为宽松。
  
  综合考虑贷款和外汇占款两方面因素,我们认为目前M1M2增速背离的趋势还会继续下去。外汇储备持续激增是国际收支失衡的结果。巨额顺差不但是国际收支失衡的一种表现,它的长期存在也会导致国内经济的失衡。日前央行表示将对现行外汇政策给予调整,进一步扩展外汇资金运用方式,变藏汇于国藏汇于民藏汇于国的本意是由国家来承担外汇风险,而向藏汇于民转变意味着民众与市场也要分担承受汇率风险。但民众与市场承担风险的前提是有一个较为完善的外汇市场,否则在人民币存在持续升值预期的情况下,这一政策意图很难贯彻。
  
  建议宏观政策长短结合
  

  产能过剩和价格走低已成为影响当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的两大重要因素,宏观调控如果把握得当,国民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局面将得以持续,但政策上如果出现明显偏差,宏观经济就有可能在2007年前后发生转折性变化。宏观政策要把握当前、立足中期,长短结合。
  
  在继续调整消费与投资关系的基础上努力优化投资结构
  

  继续调整消费与投资的比例关系仍是下一步宏观调控政策的着力点。但扩大消费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近期要积极优化消费环境、改善消费预期,在保持投资合理增长的基础上,努力优化投资结构。目前我国所处的历史阶段有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城市化和重工业化加速发展,特别是装备工业等行业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二是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近几年改革步伐的相对滞后使三农和各项社会事业领域历史欠账很多,同样急需大量投入。针对新农村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公共投入,不仅可以消化一部分过剩的产能,而且投入不会加大目前的产能过剩问题,最重要的是它能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能力。由于符合上述原则的公共投资与消费之间形成的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促进关系,因此,下一步对投资的调控重点是优化投资结构,如增加新农村和各项社会事业的政府投入等。
 

 

  

2007年最新世界各国(地区)GDP排名
名次 国别(地区) GDP(亿美元) 人均GDP(美元)
1
美国 139800 46280
2
日本 52900 41480
3
德国 32800 39710
4
中国 30100 2280
5
英国 25700 42430
6
法国 25200 41200
7
意大利 20900 35980
8
西班牙 14100 30820
9
加拿大 13600 41470
10
俄罗斯 11400 8030
11
韩国 9920 20240
12
巴西 9340 4930
13
印度 9280 830
14
墨西哥 8850 8140
15
荷兰 7560 45880
16
澳大利亚 7460 35900
17
比利时 4470 43010
18
瑞典 4470 48950
19
瑞士 4310 57040
20
中国台湾 3980 17520

                  

2007世界购买力评价(PPP)人均GDP排名 (美元)
  
  1 卢森堡 76,215
  2 挪威 45,449
  3 美国 45,218 **********************************
  4 爱尔兰 45,135
  5 冰岛 39,453
  6 丹麦 37,406
  7 加拿大 37,289
  * 香港 37,236 (亚洲第一)
  8 奥地利 36,409
  9 瑞士 35,067
  10 芬兰 34,162
  11 比利时 33,908
  12 澳大利亚 33,490
  13 卡塔尔 33,344
  14 荷兰 33,079
  15 英国 32,993
  16 日本 32,980 **********************************
  17 德国 32,684
  18 瑞典 32,517
  19 法国 31,595
  20 台湾 30,874
  21 新加坡 30,871
  22 意大利 30,791
  ** 欧盟 29,980 **********************************
  23 西班牙 28,810
  24 阿联酋 27,248
  25 新西兰 26,661
  26 文莱 25,587
  27 以色列 25,188
  28 希腊 24,733
  29 斯洛文尼亚 24,593
  ** 荷属安的列斯 23,727(拉美第一)
  30 塞浦路斯 23,481
  31 韩国 23,331
  32 巴哈马 22,063
  33 巴林 21,421
  34 马耳他 21,081
  35 葡萄牙 20,673
  36 捷克 20,597
  37 匈牙利 19,597
  38 爱沙尼亚 19,243
  39 巴巴多斯 19,213

 

我国的就业问题

失业已是我国社会的头等问题,中国国情研究所研究员胡鞍钢认为,我国劳动年龄人口为7.7亿,失业人口为1.55亿,失业率为20.1%;国家计委社会发展的社会保障室主任杨宜勇认为,失业人口为1.8~26亿,失业率为23.3%~33.7%;著名经济学家冯兰瑞认为,失业人口1.83亿,失业率为27.78%

中国失业压力的三个主要来源是:

首先,劳动年龄人口增长生成较大的失业压力。由于过去没有执行计划生育政策,60年代和70年代人口出生率增长过快,从而在80年代以来形成了持久的就业压力。据陈东琪估计,全国每年新增劳动力资源供给将由90年代头5年平均1250万人增加到1996~2010年的1450万人。中国劳动力人口的快速增长估计要持续到2020年左右,这将对未来就业构成较大的压力。

其次,农业生产率的提高产生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失业压力。中国农业剩余劳动力大的约有1个多亿。

其三,国有部门的改革要求分流富余人员

1995年我国城镇公系统职工在1.5亿左右,按30%的水平,冗员绝对数约为4500万人,1995年起至2010年,全社会要为4500万以上的人逐步安排工作。其中每年要安排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