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q.blog.sina.com.cn/chbklm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  中华博客自己的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大学市场化的改革不能再拖了
薛涌

如今,在教育改革上,产业化已经成为一个恶名。大学市场化,似乎再没有人
敢谈了。但是,如果要提高我们的大学水平,如果要让老百姓能够承担得起大学教
育费用,市场化改革势在必行。推迟这一改革,将会使现在大学的种种弊端积重难
返。

许多读者也许会惊异:市场化难道不会使学费飞涨、让穷人更上不起学吗?不对。
众所周知,我们现在的大学,还是靠政府拨款、以计划经济的方法来经营。而美国
的私立大学,则是最市场化的。在哪种体制下穷人更能上得起大学呢?我们不妨进
行一下对比。

不久前,教育部官员在回答学费贵的问题时讲过一段话,大意是北大、清华是名牌,
提供的是稀缺的优质教育,就象名牌服装,自然不是人人都能负担得起。言下之意,
上中国的一流大学如同高消费,没有穷人的份。穷人上不起好大学,在我们这里不
仅是一个现实,而且成了被官方认定的合理现实。

几乎与起同时,美国最顶尖的私立大学之一斯坦福,宣布免去家庭收入在45000美元
以下的学生的学费。如果学生家庭收入在6万美元,也只须缴纳十分之一多一点的学
费,也就是33000美元学费中的3800美元。我们还必须注意到,这只是学校单方面免
除的学费。许多贫困生,在此之外还会接受大量来自校内校外的奖学金,甚至基本
不花钱完成四年的精英教育。你问问在美国几个顶尖私立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就知
道,他们大部份不仅不付学费,而且学校给他们全额生活费,一年下来,费用可达
4
万美元以上。耶鲁大学校长不久前还特地告诉中国学生,被耶鲁录取没有钱上不必
担心。我们会帮你们解决。

斯坦福这次的举动不是一个孤立的行为,而是美国几个顶尖私立大学为吸引贫困生
的奖学金大战的升级。我过去已经介绍过,普林斯顿在资助学生时用奖学金代替贷
款,旨在不让学生毕业时负巨额债务。哈佛大学免去家庭收入4万美元以下的学生的
学费。斯坦福在此基础上加码:45000!哈佛的学生报纸惊呼:人家比我们的条件还
5000!世界第一名校已经有点脸上挂不住了。可以预见,这场争夺贫困生的竞争
将是一场持久战,各大学还会给出更优惠的条件。在美国,富家子弟上名牌并不容
易,因为分数要得太高。贫困生如果读书好,则会被几个大学争夺,人家什么都给
你付了,有的连笔记本电脑也给你买。要知道,美国平均家庭收入也不过在5万美元
上下。你的家庭收入稍低于这道线,上一流大学的学费就全免了。

为什么在市场上激烈竞争的美国私立大学,会如此竞相出血?这里原因很多。我仅
分析其市场动机。私立大学要算钱办事,没有生意眼不行。一个低端的私立大学,
经营往往是销售性的。大家比的,是谁提供的教育质量高、价格便宜,谁能吸引学
生来读书,最终学校还是要靠学费吃饭的。这和一般商品销售的逻辑差不多。但是,
一旦买卖作大,成了哈佛、耶鲁、普林斯顿、斯坦福,这种市场竞争就变成投资型
而非销售型的。这些名牌因为撒出大笔奖学金、免费甚至花钱请人来读书,靠从学
生那里收钱,恐怕全得破产。他们不是简单地把教育销售给学生,而是看准应该往
哪个学生身上投资。只要找对了人,对之提供一流的教育,这个人日后就会成功,
成功后就会象孝敬父母一样孝敬学校,大笔捐款。这些大学拼的,是哪一家拿的捐
(即捐助基金)多。所以,优秀的穷孩子谁也不敢丢,而要花大钱去请。出一个比
.盖茨,资助几百几千贫困生的钱就回来了。同时,教育质量要过硬,保证把好材
料塑造成一流的产品。而这种教育,不仅包括学术、技能的训练,还包括情感、
道德的培养。孩子要是在学校的四年过得不愉快,以后捐款的可能性就小。如果你
培养一个往恩负义、毫无社会责任感的白眼狼,给出去的奖学金也就全成了肉
包子打狗了。在这种情况下,学校的心思全花在如何培养人的全面素质上。

还要注意的是,那些靠学费赚钱的低端大学,一旦有个模样,财政稳定,就开始往
投资式的经营过度。比如我教书的萨福克大学,本是个走读学校,最近蒸蒸日上,
又盖校舍,又给学生奖学金。我的学生中,就有被斯坦福录取,但被我们学校的奖
学金吸引过来的。总之,这种私立的市场竞争体制,鼓励学校向投资型发展。这只
能使贫困生受益。

当然,这不是说要把高等教育全推给市场、政府完全放弃责任。政府当然要投入教
育。不过,谈政府的投入,我们必须澄清两个问题:第一,政府如何履行自己对教
育的责任?第二,政府如何在增加教育拨款的同时,鼓励社会也加大对教育的投入。


诺贝尔经济学将得主弗里德曼指出,政府对教育的责任,主要体现在财政资助上,
而不应该直接管理。这种资助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学生(特别是那些有能力而没有经
济资源的学生)完成高等教育。为了使这种资助更有效率、减少繁复的中间环节,政
府的钱就必须直接锁定在其所资助的目标--学生身上。比如,如果人均的大学教育
费用一年为1万元人民币的话,500万大学生,一年的高等教育经费就是500亿。按最
理想的原则,这500亿应该以人均1万的金额,用教育券的方式直接给那些通过
高考分数线的学生。当然,在具体分配中,要适当考虑学生的经济条件,向贫困生
倾斜。富家子弟不享受国家奖学金,因而可以使一般的学生分到手里的钱更多些。


有了这笔钱,学生面对大学,就从弱势变成强势,成了真正的教育主体。这些学生
可以一次申请几个学校,拿到几张录取通知书,然后决定到哪里去上学。他们入学
注册时,把手中的教育券交给学校,学校立即把教育券兑换成现金,成为学校的教
育经费。如果教育券金额超过学费金额,学校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将多余的钱退给学
生,作为学生的生活费。从这里开始,大学就在市场上运作:学生是消费者,在市
场上购买物美价廉的产品;大学则负责生产这样的产品,满足受教育者的
需要。

这样作,会有两个好处。第一,各学校不得不集中力量提高教育质量,而不会不停
地盖大楼。教育质量低,学生不来,学校就没有经费来源,很快破产。这样才可以
优胜劣汰,从总体上提高大学水平。第二,抑制学费的上涨,甚至触发大学减价战。
现在大学学费飞涨,主要是因为计划经济式的管理。计划经济就是短缺经济。这已
经是经济学上的常识。短缺使大学变得奇货可居,可以不停地涨价。市场经济消除
了这种短缺,把供求关系颠倒过来。大家知道一个学生手里至少有1万元左右的学费
好赚,你要把价位定在这个水平以下,还能给学生省出生活费,就更加大了学校的
竞争力。提供物美价廉的教育服务的学校,最后必定胜出。这样,大学质量有了保
障,老百姓也能负担得起。

在这种市场化改革的初期,政府的政策不是重点给名牌大学输血,而是正好相反,
要抑强扶弱。即使施行了这种教育券的改革,北大、清华这样的名牌大学过去吃了
太多皇量,在基础设施上远远胜出小大学或以几间租用的教室起家的民办大学。这
样就创造了不公平的竞争。针对这一现实,国家要采取向新兴大学倾斜的政策。比
如北大、清华从录取学生手里拿到的教育券,只能兑现80%的金额。而刚刚起步的小
大学,根本没有设施,从学生手里收到的教育券,可以兑现120%。这20%的额外资金,
用来鼓励基础设施的建设。十年后大家一视同仁。我们现在不应该忙着建设世界
一流大学,而是要建设培养世界一流大学的体制,即公平的竞争平台。这样,民
办大学可以与过去吃皇粮的名牌竞争,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教育,在国家投资不变的
情况下,增加教育的资金。

大学不是企业,目的不是赢利。但是,大学的运行必须符合市场规律,利用市场规
律来强化竞争。这样才能有进步。我们的大学改革,必须接受发达国家已经提供的
前车可鉴。

西方发达国家的大学体制,大体可以分欧洲式的和美国式的。欧洲的大学属于低学
费或免学费制度。美国的大学属于市场化竞争的高学费制度。表面上看,似乎欧洲
的大学制度更公平,其实不然。一系列研究表明,美国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自己满
意的高等教育。

欧洲的政府看上去很负责任,以低学费或免学费的政策保障了老百姓上大学的权利。
但养毛出在羊身上。大学教育还是要花钱的。学生不付或只付象征性的学费,谁来
为大学埋单?说到底还是政府,是纳税人。因为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政府不可能
负担这样日益庞大的人口的教育费用,只有让本来教20个学生的教授教200个学生。
结果,欧洲大学从教室、图书馆、实验室等等,全是超负荷,根本无法完成教育的
使命。优秀的教授因为政府没有钱给他们适当的工资,纷纷跑到美国的大学去了。
说到底,欧洲说是政府支持教育,却不把钱直接交给受教育者,而是交给了官僚机
构,条条框框太多,最后窒息了教育的活力。

美国大学看似高学费。但这种学费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教育的成本。当老百姓负担不
起时,政府则出钱支持,并且把钱直接送到受教育者的手上。这就形成了高学费、
高奖学金的制度。许多学生,拿着州政府、联邦政府的奖学金,进了私立大学。有
人愿意自己再加些钱个更好的教育,就上贵一些的学校。有的要省钱,就上
便宜点的学校。各个层级的学校五花八门,体制非常灵活。这也构成了美国高等教
育优异的基础。

最近几年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在扩招方面,走的路非常象欧洲,即在有限
的设施和师资的条件下不停地增加学生人数,因为数量而放弃质量。这种政府直接
管教育的体制,在大学生占总人口很小比例的情况下,还是能有很好的表现,因为
毕竟政府在这方面的开支有限。一旦高等教育全民化,有关的财政开支就得增加数
倍,光靠政府根本负担不起。结果欧洲的人均高等教育投资严重不足,一些原来频
频出诺贝尔奖得主、成为美国大学学习的范本的名牌大学,如今还比不上美国的二
流大学。这也是为什么欧洲纷纷要学美国模式的原因。

中国正在进入高等教育全民化的过程,特别容易掉进欧洲的陷阱。更糟的是,中国
因为没有欧洲那样严格的制度保证小民百姓的基本权利,大学从政府那里拿了纳税
人的钱,又不对纳税人负责,到处乱收费,敛来钱又去浪费,造成教育成本飞涨、
超出老百姓的负担能力。这一切,并不是市场化之过,甚至不是产业化之过。我们
现在的大学,就好象一个工厂,制造产品的成本要用纳税人的钱来支付,学校却把
销售产品的利润装进自己的腰包。你见过世界上有这样的产业化吗?

正如去年发表的McKinsey报告所指出的,过去5年,中国对高等教育的投资虽然大幅
上涨,但学生人数上涨得更快。结果人均高等教育投入反而下降了5%。更何况,目
前大学为了提高自己的等级、赢得更多的国家财政拨款,纷纷大兴土木,上马博士
课程,烧钱寻租,造成严重的浪费,真正用在本科生教育上的钱可能更少。维持现
有体制,政府的投入将赶不上学生人数的增长,大学铺张浪费的现象无法遏制,学
生的实际人均教育费用还会下降。教育券的改革,则可以用市场手段抑制教育费用
的上涨,带动社会对教育的投资。这样不仅能使更多的资源流向教育,而且也会使
这些资源得到最有效的使用。目前中国的大学生质量已经远远落后于印度,无法适
应全球性的竞争。如果教育券的改革再拖下去,中国将彻底失去国际竞争力。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