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聚集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聚集学生核心素养 提升学校办学品味

——以我校为例浅谈如何形成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马鞍山市实验中学   梁海敏

摘要】

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本文作者认为,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需要认真地培育校园文化以焕发活力,精心地打造特色办学以寻求动力,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以彰显实力。学校、家庭共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情景,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其成为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办学品位  校园文化  办学特色  课堂教学

2014 3 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这是自本世纪以来,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率先提出的“核心素养”这一概念,首次出现在我国国家文件中,并被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首要位置。

那么,何谓“核心素养”呢?从2016 9 月北师大心理学院著名教授林崇德老先生领衔的学生素养课题组发布的研究成果——《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来看,“核心素养”指的是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根据这一总体框架,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进一步提出各学段学生的具体表现要求。与之一脉相承的,是国家对“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教育改革的顶层设计。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那么,学校该如何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并借此来提升学校办学品位呢?下面以我校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粗浅认识。

一、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需要培育校园文化以焕发活力

文化引领行为,活动启智育人,学校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校园文化建设,“有文化的教育才是真教育。校园文化不仅要有牢实的根基,更要有适合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魂”。

我校全体师生在熊孔怀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也逐渐形成和培育我校独特“和谐向善”的校园文化。这不仅契合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对于个人层面“诚信友善”的要求,而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六大“核心素养”中,在“责任担当”这一素养中的“社会责任”要点中,其重点内容也是:“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何为“向善”?熊校长的解释是:在道德层面:做人善良;在管理层面:做事完美。即心中有善且心向往之,要像追求阳光一样追求善良,善待自己,善待生命,善待自然,与人为善。《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在熊校长的倡导下,“天天向善” 游走在我校师生的每件小事里。已经退休的吕宏宝在被评上“师德标兵”后,却主动请求学校把这种机会让给年轻老师。陈从好老师在今年十一月初,一场车祸造成左小腿骨折,考虑到快到期末,在拆除石膏后,伤口还没有完全愈合的情况下就提前到校工作。以我本人为例,在2016年职称晋升考核当中,我的考核总分位居全校第一。但为了学校长远发展,我也不计个人得失,毅然决然地将唯一的一个职称晋升指标让给了一位有着特殊情况的同事。

崇德向善是君子之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在我校校园里,“崇德向善、天天向善”的种子在每个学生老师心中都生根发芽成长,人人均以一己之力影响并带动着身边的无数人。

吴焕楠同学的家人生病住院,学生自发组织捐款活动;数学老师葛老师生病,全班学生竟然每个人从家里拿来一个鸡蛋,写上单词“egg”,用意之深令人动容。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展示一个个向善故事,汇聚着“天天向善”的正能量。

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校园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内涵力量,这股力量会使学校办学焕发出春意盎然的生机和活力,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塑造创造了软环境。我们以此为根基和出发点,充分发掘和利用学校文化的内涵力量,精心培育好学校文化建设,强力带动学校各项工作,提升学校办学品位。

二、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需要打造特色办学以寻求动力

如果说,校园文化为一所学校的“魂”,那么办学特色即为一所学校的“神”。

学校要想发展,必须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不仅是该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甚至关系到这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形成办学特色的终极目标,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我校正是通过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中,寻求到了自身发展的动力。通过家校合作,使家庭和学校、家长和老师形成坚强有力的统一体,携手育人,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既彰显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又实现了促进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这一目标,打造合作共赢的局面。

那么如何推动我校的“家校合作”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持续不断地发展呢?我校成立以熊孔怀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以课题研究为抓手,推动特色创建工作不断走向纵深。2011120日,我校围绕特色学校创建而衍生的市级课题《家校合作教育实践研究》(立项编号:MJG10016)被市教科院正式批准立项,此项课题汇聚了的研究人员汇聚了我校最为精英的力量,从校长到各部门负责人,从年级组长到全体班主任参加,前前后后参与人数达近20人,在市级课题研究中,可谓整容庞大。而研究的内容也非常全面:包括学校办学理念、办学举措及办学成果家长、社区共识性研究;家庭及社区有效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形式及途径研究;学生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习兴趣培养教育及学习目标制订与达成教育家庭、学校合作性研究;学生学习及成长过程的特殊个例研究;“家校合作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发展的效度研究以及初中学段家庭教育有效性研究等诸多方面。正是依托课题研究为平台,形成抓手,我校的特色学校创建工作才获得了全校上下的高度关注。上下一心,形成合力,最终于201112月通过专家组鉴定,顺利结题。同年底,该课题荣获市第六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在201236日上午举行的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我校被市教育局授予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称号,熊孔怀校长也从市局领手中接过沉甸甸的奖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要教育好一个学生,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力量,形成教育合力。家庭和学校是教育孩子的两个重要阵地,家庭和学校共同努力,形成一种协调、同步、互补的关系,用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校教育指导家庭教育,最终使双方优势的相互利用和相互补充。办学特色,不仅是该学校的一个重要标识,也是学校核心竞争力之一,甚至关系到这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而我校正是通过创建家校合作特色学校中,聚焦学生核心素养,寻求到了自身发展的动力。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学校绝对不能忽视家长在其中起到的巨大作用。要努力让从“重身轻心的抚养者——家长”转变为“关注全面发展的第一教师——家长助教”;从“学校主导、支配下的家校分工合作”关系转变为“家校平等、互助的家校互助合作”关系,通过建立家校合作的工作机制,使越来越多的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第一教师”的角色中来。

三、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需要改进课堂教学以彰显实力

在六大核心素养中,“文化基础”这一素养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各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有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所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的主阵地在学校,而在学校里提升核心素养的主阵地在课堂。如果不以“问题解决教学”和“协作教学”为核心的新教学方式成为我国课堂教学的主体,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难以落实。

“教育不能回归到个体身上,就找不到真正的动力。”如何确保学生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我校为例,使教师们更加关注课堂有效教学,改变教学观念,不断学习调整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率,使“教”与“学”有机融合,我校领导和老师们进行了艰难的探索。

201111月,我校于申报了市级课题《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助学-促学教学范式的实践研究》,该课题以“以学定教”为理念,在各学科教学实践研究中,强调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发挥教师的引导、帮助和促进作用,着力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和改变课堂结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思维和习惯。教师在“三学”中的“导、助、促”角色,既不可越位也不可缺位,也就是教师要切实承担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支架”、“拐杖”作用——教师一直都是助“学”而动的,而不是取代学生学习。

经过全校师生的长期而艰苦地实践与总结,“三学”范式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在变,目标意识、主体意识、反馈意识在教学中都有了很好地体现。学生的学习方式在转变,学生的学习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堂活了起来,学生动了起来。通过开展“集体备课”和“晒课”活动,增强了教师集体研讨的氛围,促进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2013115下午,市教科院和区教研室组成的专家组,为我校市级课题《基于自主学习的“导学-组学-促学”教学范式实践研究》进行结题鉴定,此项课题也被评为市第七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

课堂教学是一个学校办学的“根”,其效果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学校办学的根基的深浅和家长和社会对于的认同度和关注度。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激活教师教学的创造力,提升教师对课程领导力。”我校以“三学范式”为抓手,站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角度,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立足培养学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行课程整合,让学生和教师一起,在真实情境中,围绕生活问题一起学习和创造,实现每一人的自我成长。探寻着现代教育发展路径,就必须以课程建设为重要抓手,重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具体阐述,可以使新时期素质教育目标更加清晰,内涵更加丰富,也更加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核心素养的提出,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然选择。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聚焦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学校办学品位,需要我们认真地培育校园文化以焕发活力,精心地打造特色办学以寻求动力,不断地改进课堂教学以彰显实力。学校、家庭共同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生活情景,不断地培育和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其成为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而这,也与我国治学、修身、济世的文化传统相呼应,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

在教育现代化的路径中,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努力实践“基于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顶层设计,以“让价值回归教育主体、让文化回归学校教育、让动力回归自我教育、让责任回归家庭教育”为载体,把学生培养为终身学习者,为其终生成长奠定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褚宏启;核心素养的概念与本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01

2.本刊编辑部;核心素养的核心“关系”[J];《人民教育》2016年第19期 

3.施久铭;核心素养: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人民教育》2014年第10

   4.廖永忠;特色办学的认识与实践[J];教育科研论坛(教师版)200505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