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的现状与教育策略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农村初中感恩教育的现状与教育策略

和县新桥中学   聂落兵

    教育背景: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已经助长了孩子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小皇帝”的地位。他们只知“别人要为我做什么”,却不知“我该做什么”。常常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很多中学生只会大把浪费,却不知道“粒粒皆辛苦”,把父母的关爱付出看成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一些明星、偶像的生辰,却不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只知道麦当劳、肯德基好吃,却不知道父母的辛劳。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回报,这是十分危险的信号。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自古就有“饮水思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古训。懂得感恩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感恩教育对于青少年道德教育尤为重要。一个懂得对父母、对老师、对社会、对亲朋好友心存感激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孔子曰:“仁者爱人”,只有懂得爱的人才会懂得珍惜,才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有了感恩之心,才会有责任去回报父母和社会。所以感恩教育是当前农村初中德育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教育。

一、感恩父母和长辈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中的小太阳,长辈们把他们视作宝贝。从小到大,长辈们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关爱,而孩子们在越来越多的呵护下,成为温室里的花草,经不得风雨,甚至把父母的爱当成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

现状一:家长成了孩子的“贴身保姆”

一些家长对孩子的事习惯于大包小揽的,从吃的到用的可谓是细心周到。大事小事也是尽量满足。有的家长甚至不要求他们做任何事,包括每天上什么课什么书,还要亲自帮着整理书包。一些家长甚至爷爷奶奶在学校门口等着给孩子送衣服、送水、送吃的,俨然一个个“贴身保姆”的形象。

现状二:父母的爱可以“取之不尽”

    现在多数家庭生活条件都好了,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大都会想方设法去满足。许多家长抱着“亏了自己也不能亏孩子”,“别人孩子有的咱孩子也不能缺”的想法,即使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满足。可是,孩子的要求有时没完没了。甚至还会不断升级。有的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有一个好看的文具,他也会吵着要买,看见别人有好玩的东西,也想要。比如学英语要买“好记星”、“步步高”,和爸爸妈妈联系要买“手机”,上学要买电动车等等。不就这么一个孩子吗?家长们大多还是满足的。如果家长稍有责怪的语气,他们有一百个理由等着你,他们常常会说,你还没看别的同学如何如何……不满足就会甩脸给家长看,甚至产生对立情绪。有时家长也是怕影响他们的学习情绪,只好硬着头皮满足了。这样一味地迎合孩子的“虚荣心”,“好胜心”,结果自然会助长孩子攀比的膨胀心理。

现状三:父母成了孩子的“出气筒”

    现在,独生子女在父母的百般呵护下,变得骄纵倔强。在家里,凡是好吃的先让他们吃,要吃什么,给什么,而他们却这个不想那个不爱,一脸的不领情;家长总是千方百计地哄着他们,生怕得罪了“小皇帝”,而孩子却没有好言好语,常常有逆反情绪。有时,家长想要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问问最近各科成绩怎样,孩子要么不理睬,要么甩一句“还没考试呢!”总是一脸的不耐烦。家长们竟变成了孩子的“出气筒”

    教育策略:老师应该在平时教育中鼓励学生去体验生活中的甜、酸、苦、辣,感受人间真情的可贵。鼓励学生开展家庭感恩活动:经常对父母说说体贴或感激的话——“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很爱你们!”;多为父母做一些事——为父母捶捶背、倒杯茶、洗洗脚、擦擦汗等,尽自己的一份孝心;诚实做事,勤奋学习,用自己优良的成绩来回报父母。用自己的行动,感恩父母,让他们安心、放心、舒心,做一个真正懂得感恩父母的人。

二、感恩老师和同学

    老师是孩子教育的启蒙,为他们幼小的心灵播撒知识的种子,是最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老师每天要备课、上课、批改作业,非常辛苦。还要经常关注学生的行为习惯,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可是,这样可亲可敬的人,也会招来学生的抵触,甚至对峙。

现状一:校园文明“口号”多

文明礼仪是一个具备的良好素质,也是一个社会的文明体现。学校是一个充满文明气息的地方,到处都是可以看到醒目的文明标语“请说普通话”,“不要大声喧哗”,“见面问个好”……这些口号在中学生心里的位置到底如何呢?有的学生遇到老师,常常会视而不见,不但不向老师问好,甚至从老师身边一溜烟地跑走。有时打过上课铃了,老师已经到课堂了,教室里还是一片嘈杂,好像根本没有老师的存在一样。课堂上有的学生根本不受纪律约束,随意地说话、做小动作,甚至会任意打断老师的讲课。其实许多学校都有自己的校训,甚至有的班级都有自己的班训,但真正知道并把它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就少之又少了。有一次,一位专家来到一所农村初中考察,问一个学生该校的校训是什么?这个学生却瞠目结舌,不知如何回答。其实校训就挂在学校正面的墙壁上,可是有些学生却常常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这些现象可以看出,学校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教育有的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落实到学生的行动中。

现状二:学生之间“谦让”少

现在的孩子在优越的环境中成长,常常不会谦让,不懂得替别人着想,更谈不上体谅老师教学中的甘苦。我们常见到这样的现象:常常一打下课铃,学生们像离弦之箭争着往外冲,往往老师还没走出教室,学生们却已经跑到了教室外面,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让老师先走。课间活动时,更是学生自由的天地,他们嬉戏打闹,互相追逐,偶尔会碰撞,却不说抱歉,甚至还有骂脏话,大打出手的现象。如果碰撞正在走路的老师,也不说声抱歉。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学生抢着坐座位,却忘记给老师让座。

    教育策略:学校要组织学生多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在教师节里,为老师制作尊师卡、心愿卡,为老师送上一句祝福的话。布置一些感恩作业:今天有没有给别人添麻烦?今天是否有进步表现?今天你最感激谁?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经常能用一些亲切友善的语言来和老师、同学交流,如“对不起,我不是有意的。”“我影响到你了吗?”“老师我可以帮忙吗?”“请老师先走。”“谢谢你的帮助。”让学生在一些日常的学习活动中,设身处地去为别人着想,学会体验、感悟、反思,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加强自律,学会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心存感激,来塑造健全人格。

    三、感恩社会和自然

    学校要把培养一个健全合格的社会人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因此,生活在我们社会的大家庭里,就是要自觉地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共同秩序,懂得尊重关爱他人,珍惜爱护身边的万事万物,在这个和谐的社会里健康幸福地成长。

现状一:爱校意识不实

学校是学习成长的乐园,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学习的无限乐趣,同伴间相互帮助的快乐,和老师间真挚的师生情谊。可是,学生们每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学习的乐趣,但周围的一切环境常常让他们熟视无睹,并不是太珍惜。比如在自己的教室里,乱刻乱画,随意丢弃纸屑,制造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们每天精心地备课、上课,传播知识,学生在课堂上却常常不听课,甚至在课堂上打瞌睡;享受优良的教学设备,却不知道爱惜仪器;经常拖拉作业,顽皮,老师苦口婆心的规劝却视为耳边风,有时还会出言不逊,与老师产生对立。

现状二:环境意识淡泊

    我们生活在天地宇宙之间,享受着自然赐予我们澄澈的蓝天、明媚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可是,有些学生在花园式的校园里却不懂得珍惜,有时还会随意地破坏公物景物。公园的花草绿地是供我们观赏游览的,可是有的学生偏偏要去破坏它。组织一次校外实践活动,只要是学生呆过的地方,那里会垃圾成堆,一片狼藉。公园里明明注明景物不允许攀登,可是就有孩子毫无顾忌地上下攀爬。

现状三:奉献意识缺乏

    社会是一个大家庭,众人拾柴火焰高,只有懂得付出爱心,我们的社会才会温暖和谐。老师要让学生关爱社会,学会辨别生活的真善美,懂得珍爱和回报。如经常参加“我为社会送温暖活动,为他人献爱心活动”,或是社会公益活动。可以让学生成为一个小小的社会人。现在,也有一些孩子自私心理严重,在活动中表现得过于冷淡,不太积极,在捐款时要么捐得很少,要么不捐,理由是家人没给钱,或是忘记带了;捐物时,只拿些破的,旧的衣物,勉强就应付。参加一些公益活动没有热情,不太投入,怕脏怕累,还会投机取巧。

    教育策略:老师应多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在活动中学会付出真情、真爱,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小处做起,珍爱自己的校园,关心身边的同学,尊敬每一位老师。开展文明城镇创建活动,打扫街道、清理小广告等活动,树立环境靠大家的意识。老师可以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献爱心的活动,慰问敬老院的老人,为他们送去人间的温暖真情。学校利用清明节、国庆节等节日去革命烈士陵园开展招扫墓活动,了解英雄事迹,以及他们报效祖国、社会的英雄之举,教育学生从小树立为祖国为人民做贡献的美好理想。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