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加强过程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加强过程教育,提升核心素养

                           马鞍山市薛镇初级中学   董义大

【摘要】

素质教育之后有关专家又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这是教育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一个教育理念的价值的真正实现是在于贯彻实施它,因此,加强过程教育,尤其是加强课堂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例举几则课堂教学实例谈了笔者关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一些心得。

【关键词】

过程教育

一、孙权劝学的结果是什么?——一个让我难忘的教学环节

在上《孙权劝学》一课时有个教学环节,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孙权劝学的结果是什么?"有个学生回答:“及鲁肃过浔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学生回答得对不对?我很为难,从某种意思上说,学生回答的是对的,但换一个角度看,学生的回答又是不准确的。我马上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番评说,然后再说出正确的答案吗?想一想这样太直接了,对学生似乎没有多少帮助。于是又叫了一个学生,这位学生回答:“蒙乃始就学”。无疑这位学生的回答是符合要求的。是不是马上就肯定该学生的回答?想一想那样似乎对学生帮助还是不大,其他学生会留下一些困惑。于是,我就让学生们比较一下这两个答案。经过比较,学生们终于领会,原来从“孙权劝学”到“鲁肃大惊”这中间还有一个环节,就是吕蒙的学习。就是“鲁肃大惊”不是“孙权劝学”的直接结果,而是间接结果。到此为止应该说这个教学环节的教学完成了。

    但是后来一想,如果第一个学生就回答出“孙权劝学”的结果是“蒙乃始就学”,是不是就是就可以直接加以肯定了事呢?答案应该是否定的,因为还有学生会产生困惑,甚至回答正确答案的学生的理解也是肤浅的。那么怎么办?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提提不同看法。如果没有同学提不同看法怎么办?那教师就提出不同意见:“为什么不说孙权劝学的结果是鲁肃大惊那一段?”这样就可以引出学生的认知冲突,从引领学生进一步思考,最后得出这两种答案的不同。

    “ 不愤不悱,不启不发。”古人早就告诉我们好的教学是要引领学生思维向纵深处发展的。因此,课堂上提问题不能仅仅讨回一个所谓的精确的答案。

二、“一家人睡觉时被狗叫声吵醒”——一个更有价值的回答

    给学生上《口技》一课,疏通完字句意思后让学生概括每段意思, 有同学概括第一段的意思说,“第一段交代了口技表演的背景”。听着学生这么准确、这么轻松的回答,我并没有多少快意。因为从这里我看不到学生思考的过程。于是我又问:“口技表演的背景是什么?”“有一家人请客的情况,还有道具、宾客等情况。”学生回答的还是很轻松。我还是不能满意,因为还有可能这位学生是从资料上得到的答案。于是我又问,“既然说第一段是背景,那么,事件的主体是什么呢?它与其他段的关系是什么?”“口技表演。下文就写口技表演。”学生又答出来了。由此可见该同学是真的理解了第一段的含义与作用的。

     接下来又让另一位同学概括第二段的含义。学生说, 写了一家人睡觉时被狗吵醒了。这是多么幼稚的回答,显然不是正确的答案。但仔细想想,这又是一个多么真实的答案,是又一个多么有意义的答案,因为这句回答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是学生真实的思维的反应。想到这里,怎么办?说回答的不对,正确应该是什么。这样似乎很简单,但似乎对学生帮助不大。于是我又提醒这一段除了写一户人家睡觉被狗吵醒,还写了什么内容。学生们思考后回答还写了“宾客们的反应”。回答到这里似乎可以进入到下一步,但我还意犹未足,于是又问,“这户人家被狗吵醒是不是真实的事件?”学生思考后回答,“不是真实事件,是口技表演者的表演”。到了这里我认为概括第二段的段意已经水到渠成了,于是又让另一同学完整的概括一下,学生一下就概括出“第二段写口技表演者表演一户人家由睡而醒的过程”。

    经过上述的教学过程我突然领悟到,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回答,并不是为了寻找标准答案,而是一个提升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过程。这个过程越真实,越具体,越有价值。

三、学生交错了作业,我该不该表扬?

 自习课上课了,带着作业到班级准备批阅并讲解,刚进教室一位学生跑步冲上来,说”老师,上午忘了交作业了“,迅即递上了自己的作业。这是一个作业一向没有给我留下什么好印象的学生,一定又是糊了一下来敷衍塞责了,我一边走上讲台,一边这样想。等我翻开这同学的作业时,我更多了一层失望,因为我面前的根本不是语文作业,而是一本数学作业。一股不满与怒火从我心头升起,想到有些同事这个时候肯定要摔本子,甚至有撕本子,罚学生重做,等等,来显示一下威严,并杀鸡吓猴以儆效尤,于是我也想发作起来。但转念一想,这位同学能够这时交作业,起码说明两点,一是他肯定完成作业了,二是他还是知道学生要按老师要求完成作业的。想到这里火气也就平和了很多,于是就翻阅了眼前的这本数学作业。这本数学作业做得很工整,很认真。怎么与我得到的语文作业的印象不一样呢?我有些诧异。但接下来我就明白了原因,因为数学老师是班主任,学生当然不能不重视。这一次又似乎给我找到了发作一番的理由——竟敢忽视我的语文课?但转念一想,学生这样做似乎也有道理,假如学生连班主任的作业都不重视了,这位学生还有教育的价值吗。现在的关键问题是我怎样也让他向重视数学一样重视语文作业。我于是叫上来这位同学,他显然也露出了诧异和害怕的神色,或许他以为我因为他作业交迟了要批评他呢。“你看你教的是什么作业!”我翻开作业本说。“我,我那交错了——”他想跑下去找。“你先不要去找作业。我们俩先看看你的这本作业。”我一边说一边翻动他的这本数学作业本。“你感觉你的这本作业做得怎么样?”学生不说话,不知我葫芦里卖什么药。“老师要表扬你!——也许你不理解老师为什么要表扬你,就因为你交错了作业。你的这本数学作业让老师真正认识了你是一个什么样的学生。你看这本作业做得多么整洁、认真。你的态度一定是认真的,你一定是下了功夫的。说实话,你的语文作业没有这么认真,没有这么好,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老师还以为你一个不爱学习,学习态度不够端正的同学。今天你的数学作业让老师改变了看法,让老师对你产生了希望。老师希望你以后的语文作业也能像这样完成,不知你能不能答应?”学生脸上害怕的神色已经褪去,接下来的是羞愧的神情并默默的点着头。我的这一番教育有多少效果呢?我在期待着。但这个小小的机遇却不能不引起我对学生作业的思考。

     教师要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学生要完成作业,订正作业。作业似乎已经成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手段与纽带。这是很正确的。中国古代教育论著《学记》早就说:“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生必须把课上学习与课下学习、教师的教与自己的练结合起来才能逐步学会独立学习,才能由浅入深,熟能生巧,温故知新。但作业同时也是教师和师生矛盾的纽带。学生或不交作业,或少交作业,或叫错了作业,或作业马虎敷衍,不合要求,等等,教师不能熟视无睹,往往要利用作业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指导——当然也包括批评。一般情况下,教师通过作业对学生进行批评、指导、教育往往是会起作用的,因为很多学生也知道听课后完成作业是学生应该完成的义务。但这也不意味着当学生的作业不合要求时教师就可以简单粗暴地批评一顿,甚至罚他一番了事。利用作业批评指导学生也要讲究方法和效果的。

    首先,我们要想到联系作业批评学生是为了让学生进步的,为了让他下次能好好地完成作业,甚而产生对学习的兴趣,得到能力的提升。切不可把学生作业不合要求当成一大借口借此惩罚学生而消自己的一番“闲气”。因为那样不仅违背了利用作业批评学生的本意,而且也是没有什么好的效果的。因此我们在学生作业出现问题时要转换观念,多鼓励学生,发现并肯定其优点。我们应该知道几乎每个学生都有完成作业的愿望并得到教师的肯定与褒扬的。只有这样才能激励学生追求进步。

其次,我们还要分析学生作业不合要求的原因。当学生作业不合要求,我们很多老师首先想到的是这位学生学习态度有问题,是不爱学习的差生。其实事情往往并不这样简单。学生不能很好地按要求完成作业固然很多时候的确是因为学生主观学习态度、兴趣、能力有问题。但有的时候也有学生自身之外的因素,或者说是主客观的因素共同造成的。学生还很小,许多方面还不成熟,做事也不周全,因此出错是难免的,也是有情可原的。因此我们要运用好作业管理这个武器合理地批评、教育、帮助学生,使其进步。

四、培养信心很重要

学习需要什么,有人说需要智商,有人说需要毅力,有人说需要有人教,有人说需要时间,有人说需要兴趣,有人说需要信心,等等。这些说法都对,但针对某个人来说,有各有侧重。或许对某人来说智商不是问题,对另一个人来说时间不是问题,对另一人来说不缺乏老师,等等。因此,作为学习者,要善于发现自己最缺乏的是什么。作为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所教的对象最需要的是什么。

学完一篇课文让学生去背,这是学生最需要的是什么,有的学生不是没时间,不是没智商,而是没兴趣,没信心。这时老师怎么办?不少老师让学生站到办公室里背,背不出就一顿臭骂,这未尝不是一种办法。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似乎有点不和时宜了,另外假如遇到一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学生,这种做法也是很难行得通的,况且老师也不可能有这么多时间让学生一一过关。因此可以说这仅是一种消极的方法。那么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笔者以为那就是培养兴趣,培养信心。一篇文章学生背会了,就会有种兴奋,有种信心,就会有学下去的兴趣,甚至兴趣会越来越浓。因此教师要设法让学生背会,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体验。

上完《伤仲永》,给学生布置了背诵的任务。后来发现光笼统地要求是成效不高的,于是采取化整为零的做法,让学生先背第一段,第二天再背第二段,以此类推,结果发现这种化整为零的做法还是很奏效的。很多同学很快就完成了任务。不仅如此,这一做法还让学生自己确认了自己的能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除了把大任务化为小任务,让学生一步步完成,有时我们还可以调整学习任务的次序,由浅到深,由易到难,这样一步步进行下去,这样会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