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马鞍山十二中  戴鲁锋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之一。然而,就目前而言,考核(评价)问题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的意义、研究的目标与内容、研究实施的过程、研究的成果与结论、研究的反思五个方面阐述十二中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考核校本化的实践研究。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关键词】综合实践课  多元化评价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2001年被纳入新课程方案伊始就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是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是落实新课程理念的主要载体之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发展也由最初的迷惘与热闹,正在逐渐走向常态之路。然而,就目前而言,考核(评价)问题却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薄弱环节,存在诸多问题,比如,考核缺乏具体的指标,随意程度高;考核对象单一,缺乏对指导教师、学校的监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评价如何有效地纳入中考范围……实际上这些问题己经成为制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可持续发展的瓶颈,这就需要一线教师们立足现状,积极探寻科学、有效的学生评价策略,使每一个学生在科学理念的指引下积极探究、努力创新,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最终目的。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的意义

近几年,我国在部分教育部设立于各大学的基础教育课程研究基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做了大量的理论研究与探索,形成了档案袋评价、协商研讨式评价等过程性评价方法、提出了发展性评价理论等。这些研究理论在部分国家级课改区的小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广西、青岛等地实验区成绩显著,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理论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结合我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现状、立足我校形式多样的主题性、具有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实际,寻求在评价策略和考核指标等方面的可操作性、可行性,探究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考核体系。对本研究,不仅可以客观、公正地描述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状况,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积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经验,为课程的持续实施做好基础;同时也可以带动学校在教育教学质量、教育科研、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全面提高;更为重要的是——为符合我市实际的科学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体系的进一步构建提供第一手资料,以此来推动我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构建一个科学合理、易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考核体系。

2.在实践应用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化考核体系能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有效导向。

3.在考核机制引导下,能培养出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有一定学习成果的优秀学生;能促进教师教学素质的不断提升,教学实绩的创造。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

研究的学段定位于初中,重心为七年级,依此逐步延伸,逐步推广。从以下三方面来进行研究,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和完善。

1.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考核现状调查研究

2.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式行动研究

3.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量表

同时,将研究范围侧重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环节和综合实践活动课过程上,更多的关注综合实践活动中“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实现程度和教师教学实践的有效性。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研究实施过程

日常教学是科研的主阵地,特别是基础教育的科研,一线的理论与实践经验更具推广的价值和意义,它的功效更具内涵。三年多来,我们围绕课题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重视组织和理论准备

完成课题,组织是保证。为此,我们在2013年1月成立了以市十二中部分老师为成员的课题组,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对研究条件配备、对外联系、调查分析、媒体技术、资料搜集与提供、课题实验、成果形成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分工。随后,为了保证本课题的研究达到预期的成效,课题组成员从教学理论和信息技术两个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准备。定期学习有关理论、研讨课题实施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时调整课题教学实验,并不定期的向专家咨询、请教。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我们明确了教育的本质,即“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凸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是非能自辨,疑难能自决,高精能自探,斗争能自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整合,让学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在教学策略上,我们从注重学生思维的高度出发,立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的日常操作,探索主体性学生评价策略、考核指标和发展性教师考核指标的基本框架。

2.进行调查分析

教学实践的最终目标就是要通过教师的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策略来提高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实施和实施以后的情况反馈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分阶段开展了问卷调查:(1)2013年6—7月,我们对雨山区部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与考核现状进行问卷调查,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收集、整理教师对现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效果的意见和建议,了解教师、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的迫切愿望和需要,形成分析报告,从而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式校本化实施中存在的问题,确定我们课题研究工作的突破口。(2)根据研究计划,我们于2014年3月和2015年12月,分别在十二中和含山钜兴初中(教科研手拉手合作学校)初一、二年级的学生中进行了两次“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考核方式校本化效果”的问卷抽样调查,我们对抽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作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的实践研究在两校日常教学中的效果和修正课题研究方向的依据。

3.逐步开展延伸

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据十二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情况制定并不断调整、完善课程评价策略和考核指标,包括主体性学生评价策略与考核指标、发展性教师考核指标,分步纳入课程管理。 2013年9月起,在初一年级实验性地指导新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并结合学校创新教育、科普教育、环境教育、阳光体育、校园足球、书香校园、少年宫等活动和学科教学的开展,逐步实现考核方式校本化的延伸与推广,现已基本达到初中三个年级的全覆盖。同时,组织开展每年一次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评价”为主题的展示课活动,选取课程资源包中的不同主题,在各学科中探索该主题在多种形式下利用丰富资源开展活动的不同评价策略和考核指标,并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根据实际情况对方案进行调整。

4.携手一江两校

为检验课程评价策略和考核指标在不同区域学校的实施效果,2013年11月与2014年11月,我校携手教科研手拉手学校含山钜兴初中初一初一年级共同举办“综合实践活动周”主题活动。在“活动周”内,两校学生共同开展了如小记者写作、毛笔书法、美术设计、软件制作、音乐欣赏、生物标本制作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课,学生根据个人爱好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课,并通过网络平台相互展示活动成果;两校教师通过“携手一江两校”QQ交流群对本次主题活动进行了经验交流,丰富了综合实践课程考核方式形式和内容,实现了两校综合实践课程考核的共享与互助。

5.不断总结反思

我们课题组主要在理论上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方式校本化的重要性、迫切性;重点研究考核方式校本化的持续性和有效性的落实,变革学习方式和考核方式。在实践中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对课题教学中的经验、体会及时总结,课题组成员积极撰写论文、案例等。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研究成果与结论

根据研究方案,学校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教师能够通过具体真实的操作过程比较清晰地了解的相关理论;课程评价策略和考核指标的设定得到体验、梳理和系统化认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能力得到提升;教科研水平得到提高;而当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行为都得到完善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心智成长则是顺理成章和令人欣慰的。目前已经基本完成第一、第二阶段研究工作,并取得可喜的成果。

(一)着力构建一整套校本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体系框架

1.主题活动评价方式的确定

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我们通过对完整、规范地参与主题活动的学生给予基本的活动积分来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1)通过“评价等第”的不同来区分活动质量的不同;(2)通过把优秀活动成果同主题活动研究性学习对接,鼓励学生进一步深入开展研究活动;(3)通过活动前、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来了解学生对活动的感受,来了解活动产生的教育效果。

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内容丰富多样,我们对课程不同的主题活动分别采取了不同的评价手段。

2.一整套考核目标体系及量表的构建(见附件)

为检验考核方式校本化实施的效果,我们对十二中和含山钜兴初中进行了两次抽样调查。为保证问卷的真实有效,在答卷的时候,我们不要求学生写姓名、班级,因此,我们认为调查的结果应该是真实、有效的。两次问卷内容涉及到两个方面:一是“活动评价方式”,二是“学生学习方式”。下表是以在十二中抽样调查结果为例进行分析说明的。 

十二中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考核方式校本化效果反馈表(一)

序号

调查内容

基本是

不是

第一次

第一次

第一次

1

课堂上,你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吗?

52.7%

30.3%

17%

2

对现在的评价方式满意吗?

75.2%

15.3%

9.5. %

3

课堂上,老师对你的态度尊重吗?

95%

5%

 

4

感觉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吗?

55.5%

15.4%

29.1%

5

你的学习方式变化了吗?

48.7%

40.3%

11%

6

你更主动学习了吗?

55.4%

35.2%

9.4%

7

对研究某一问题感兴趣吗?

51.5%

38.3%

9.2%

8

你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吗?

75.5%

16.2%

9.3

 

十二中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考核方式校本化效果反馈表(二)

 

序号

调查内容

基本是

不是

第二次

第二次

第二次

1

课堂上,你喜欢与老师、同学交流吗?

64.9%

30.3%

4.7%

2

对现在的评价方式满意吗?

90.4%

8.1%

1.5%

3

课堂上,老师对你的态度尊重吗?

97%

3%

 

4

感觉自己的素质提高了吗?

75%

21%

4%

5

你的学习方式变化了吗?

68.6%

28.4%

3%

6

你更主动学习了吗?

67.3%

28.4%

4.3%

7

对研究某一问题感兴趣吗?

71.4%

25.3%

3.3%

8

你喜欢上综合实践活动课吗?

85%

12.3%

2.2%

上表调查结果显示,十二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表现在:首先,“校本化的考核方式“逐步深入人心。调查显示,第一次学生对评价方式满意的占75.2%,基本满意的占15.3%;第二次学生对评价方式满意度进行测评。满意的占90.4%左右。基本满意的占8.1%左右。满意和和基本满意度上升近10个百分点,达到90%。以上。其次,已构建了一个比较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对我的态度”一栏,填“尊重”的,两次的结果均是95%。以上。

调查结果显示,十二中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已发生巨大转变。其表现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由被动逐步转变为主动。调查显示,对现在学习方式兴趣浓厚的从有和基本有75%上升到89.4%,对研究某一问题感兴趣的由51.4%上升到74%,认为自己更主动学习由55.4%上升到71.4%;感觉自己的素质基本提高了由70.9%上升到96%。

调查结果证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十二中是深受欢迎的,“考核方式的校本化”在十二中是有效的。

3.相对完善管理体系的建立

1)设立综合实践活动协调专门机构。领导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高效管理各项活动,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在校长的领导下,教导处与教科室负责安排评价的实施(包括评价方案的制定、教学活动的检查、反馈和评估、交流展示等),年级组负责评价的实施工作(如学生的报名、教学组织的管理等);教导处、教科室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性学习,政教处负责社会实践,学校团委负责社区服务。各部门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每个年度的课程目标,并领导所在部门相关人员对所负责领域的综合实践活动进行评价。

2)制定相应的配套措施。首先,深入广泛地开展校内、外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师生深刻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考核评价的原则、意义、内容和评价办法,动员师生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评价。主动争取社会、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的有效机制。其次,定期召开有学校领导、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组成的有效评价座谈会,让家长、社会了解和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及时总结、调整评价的实施,激发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再次,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初步掌握课程评价的基本原理,不断拓宽知识面,重新构建教师的知识结构, 为课程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供智力支持。最后,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管理,科学合理地计算教师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工作量,并将教师承担综合活动课程教学的质量作为考核、晋级、评先等的依据之一。

4.完备考核评价过程的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的考核评价无固定的实施模式,也不可能有一个十全十美的方案概括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但是我们按照主题活动确定“活动目标—设计方案—活动过程—形成成果—活动报告的实施过程”顺序分阶段、分步骤实施评价过程。

1)实施前的评价。实施前评价指在学生具体进入综合实践活动之前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以了解学生的准备状况或兴趣,进行选题和制定活动计划。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评价目标、评价量表等,要预先让学生知道如何评价。具体可以采用预测、调查问卷、观察、自我评估、提问、开题报告会等多种方法。重点对主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研究计划的合理性等进行选题指导和制定研究计划指导和评价。

此环节按照评价量表(见附件)执行就是一种科学的方法。

2)实施过程中的评价。实施过程评价指在学生真正进入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以记录学生活动的过程,提供反馈和调节、积累学生发展和进步的信息,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调节。具体可采用同伴评估、观察、讨论、提问、卡片、文件夹、访谈记录、日记等方式,对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参与活动的态度和情感体验、学生遇到困难的坚持程度、学生团体合作意识与精神等,予以具体而详细的记录,真实反映学生主动探究和学习的过程,提供反馈从而及时的调节。

此环节,资料的收集和整理非常重要,无论对老师评价,还是对学生评价,都必须建立在大量详实的资料基础上,才能够客观的评价被评价对象的各项工作。

3)实施结束后的评价。实施结束后评价指在学生整理、加工和表达、交流综合实践活动结果时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或策略,以总结和展示综合实践活动的结果,确定学生对信息、技巧、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分享学生的情感体验,展示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团体的合作精神。具体可以采用实物展示、情景测试、任务操作、演示、文件夹评审、报告会、答辩会、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方式对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结果的科学性、实效性,参与过程的自主性、合作性、创造性等多方面进行展示和综合评价。

此环节,既是一个主题活动结束,也是下一个活动开始,总结和反思显得尤为重要。多在这个环节下功夫,对教师专业素养的提高,和学生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

三年多的研究,提高了我们研究成员教科研能力。(1)在前期资料整理以及课堂教学实践的基础上,老师们积极进行理论总结,形成了一系列成果——评价案例、调查分析报告、课题论文、教学课例与反思,共约十多万字。(2)人人争上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受到广大教师和专家的好评。通过各种形式的理论总结与实践,老师们的教科研水平明显提高,甚至一些成员已经成为学校教科研的主力。

在教师的辛勤指导下,三年以来,在学生创造的个人或者集体实践作品中共有80多项在省市区三级竞赛中获奖,其中1项获国家级三等奖,1项获省级一等奖,1项获省级二等奖,2项获省级三等奖,数十项市、区级获奖。尤其是在2013年安徽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取得了一等奖1人次、二等奖1人次、三等奖2人次的优异成绩,这也是大赛中获奖级别最高、获奖数量最多的学校。在集体竞赛中,因组织得力,学校先后多次被授予市、区两级“优秀(最佳)组织奖”,2015年学校作为我市市区唯一的一所初中学校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三)促使成果初步形成和总结推广

在上级领导和专家的关心和支持下,经过全体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随着一堂堂的课题实验课,一次次生动活泼的教科研交流会,一个个富有思想、蕴含新课程理念的总结活动,课题研究取得初步成效,主要体现为:(1)带动学校教科研气氛,提升学校教科研能力,为优化学校办学条件起到了推动作用。(2)形成一整套考核体系及量表和课题组优秀案例集,在全校进行了推广。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考核校本化研究反思

1.目标达成。在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探索目标之一是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同主题活动提供真实而有效的评价策略、考核指标和评价案例,形成符合校情、生情的科学合理、易操作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考核体系,这一点应该基本达到;之二是促成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活动开展与当前活动评价理念的深度结合,此目标只能说已经初步结合,还没有达到深度结合的水平,必须随着对理论的继续学习和实践的继续进行而逐步达成;之三是尽可能进一步细化或深化的校本化考核的途径与方法理论,从实际效果来看,应该具有了初步尝试的结果。

2.问题生成。(1)受研究时间和能力的限制,研究过程中已经搜集上来的各项资料未能系统进行分析。(2)呈现研究效果之一的评价案例分析因多数实验教师的理性反思尚未完成,使得资料的定量分析只进行了重点教学片段、重点课例部分。(3)由于客观条件不足,与实验相适应的配套制度与措施仍需进一步建立,通过教师发展带动学生发展的教师合作模式尚未最终形成,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和保障机制有待逐步完善。

上述问题将是研究者在未来继续研究时予以高度重视和修正的问题。相信通过对科研方法的系统认识和理解,特别是将各种方法更为准确地运用于每个具体的研究内容之后,各项研究目标应该可以达成。

参考文献

[1]唐丽.如何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综合实践活动网

[2]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郭元祥沈旎主编.综合实践活动研究与培训资源库. 天津教育出版社

[4]庞非 张红勋.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策略研究. 中国教育学会基础教育评价专业委员会学术论文

[5]阁崔允 王少非 夏雪梅主编.基于标准的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