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说明文教学中初中生抽象与概括能力培养探究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说明文教学中初中生抽象与概括能力培养探究

             新市初中  徐金娥

摘要:在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初中生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这是说明文教学的价值旨归,也是不断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应有之意。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当中,教师要通过“抓住本质规律抽象”、“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相结合”、“抽象迁移到概括”等策略,来不断发展初中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进而实现全面提升学生抽象与概括能力以及综合素养的育人目标。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初中生;抽象与概括能力,综合素养提升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在现代中学语文说明文教学中,初中生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愈发重要,这也是不断提升中学生综合素养的应有之意。概而言之,抽象一般是指对于那些难以用文字直接准确下定义的对象,通过抽取出同类事物中共同的、本质的特性,同时去除非本质特性的认知过程。概括则是指人们通过对客观事物所获得的感知信息,运用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的方法,将其本质属性或者内在规律总结为精确概念的逻辑思维过程。抽象与概括能力在马克思主义唯物观看来,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在要求,亦即透过事物的外部现象来不断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规律及其本质特征,形成认识对象的科学概念,并在客观把握事物本质、规律以及特征的基础上,积极将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当中指导实践,争取产生良好的实践效果。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育和提升是一项系统过程,重在要求认识主体能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系统探究去发现其内在的本质属性,并总结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党的实践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是初中生在初中阶段学习中所要培养的较为高级的能力,抽象与概括能力也是其逻辑思维能力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的部分,要通过“抓住本质规律抽象”、“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相结合”、“抽象迁移到概括”等策略,来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

一、抓住本质规律抽象的策略

列宁曾经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的途径。”[1]抽象能力最基本的就是在观察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把其中个别的、偶然的、并非本质的属性去掉,并能够对同类属性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后,抓住本质规律将其共同属性综合出来或是与异类属性区分出来,得出科学的概念,从而掌握客观事物的本质、规律以及特征的思维过程。初中生抽象能力培育的要求主要是因为学生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形式、色彩、声音和感觉的形象思维上,对文本的学习只浮于表面,对感性材料的细致观察后仍不能进行抽象的分析与综合,抽象思维能力得不到提升。所以,在说明文的教学中教师要多注重引导学生的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使之抽象与概括能力得以培育。在说明文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很多抽象的概念,是生活中普遍存在但却是无法用准确的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来概括的,那么作者会使用到抽象性的概括,即使用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对说明对象从各方面综合观察比较后,对其做出说明或者解释,以揭示出其本质、规律以及特征。说明文中存在着很多的抽象思维,从小定义的概念来看,就比如说在《看云识天气》中关于对“晕”的解释:“在太阳和月亮的周围有时会出现一种美丽的七彩光圈,里层是红色的,外层是紫色的,这种光圈叫做晕。”[2] 作者采用的就是作诠释的说明方法,抓住“晕”的特征,从多角度、多方面来说明其属性。与之相比较的下定义的说明方法,参见百度百科对其定义:“晕”是日光或月光通过云层中的冰晶时经过折射而形成的彩色光圈。经过二者比较来看,下定义的说明方法是采用简要的、确切的说明语言,对“晕”做出准确说明的。从大方面的说明材料来看,在《说“屏”》中,文章开篇作者就点出了“屏”具有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特点,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作者又以一个欣赏人的角度给我们展示了屏风具有分隔、点缀、挡风的作用,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紧接着从屏风的建筑材料和华丽程度上,给我们展示了屏风的种类,屏风不仅有金屏银屏锦屏,还有画屏石屏木屏,这些说明材料都是基于“功能与美感”的特点,在对“屏”作出初期观察后,通过对与“屏”有联系的感性材料的理性抽象后甄选出来,经过概括,加深读者对屏风作用的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忽略对抽象性概念以及感性材料的理性抽象选择的注意,使学生对作者的所选择的意图感到茫然,从而也造成学生抽象能力培育的缺失。

二、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的策略

概括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要求最高的逻辑思维层级,区别于初期的从形象性思维过渡的观察与比较,该阶段要求学生要能够在前期的基础之上,把观察到的客观事物的感性材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方式的综合运作下,总结出理性的认识或是概念,并能够推广到同类的事物中去,进而在实际生活加以实践。概括根据思维材料性质来看,一般包括经验概括和理论概括两种,经验概括就是要从事实经验出发,以先前对客观对象所做的观察经验为基础,再将其上升到普遍的认识——也就是由最初的独立的个体特征的认识上升到对其个体所在的整个类别属性的本质、规律以及特征的认识。而理论概括主要是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一个情境的迁移过程,由对种类属性的认识逐渐上升到整个所属类别的本质、规律以及特征的认识,换言之就是要达到对客观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

综上而言,对初中生概括能力的培养,需要贯穿于整个说明文中,说明文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饱含着概括的逻辑思维。说明文课堂教学中培育的大多是学生的理论概括能力,因为经验概括往往会带有一定的个人主观色彩,从一个小个体推及至所属的类别,缺乏理论概括的理性认知,在说明文课堂中多注重的是学生的理论概括的培育,但是理性概括一定又是在经验概括的基础上得到的,所以也较之更加符合客观事物的描述。教师注重引导初中生在说明文课堂中进行理论概括的训练,就要明确说明文的各部分有序组合的逻辑性,例如《奇妙的克隆》就是一篇逻辑顺序尤为清晰的说明文,可以通过这篇课文来进行初中生的概括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在标题含义上就能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奇妙的克隆”给我们交代了说明的对象——克隆、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奇妙,然后文章就紧扣说明对象以及特征展开下文,这就突出了克隆的奇妙,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接下来文章运用四个小标题按照逻辑顺序给读者讲述克隆的含义、克隆实验“鲫鱼”、克隆的发展“多利”、克隆对人类的造福以及人类对克隆的思考,整个过程结构安排合理,循序渐进的使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总的说来,对于说明文的概括训练多集中在说明对象特征以及说明顺序上来看,尤其是理清说明文的顺序到把握说明文的结构特色上,因为说明文的结构最能显著表现说明文的说明客观事物的内在的顺序性,从而显示出事物之间隐含的逻辑联系,从文章结构为叙述起点对文章进行概括使综合调动学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的逻辑思维的综合体现,所以在说明文教学的后面趋于成熟的阶段,教师要加强学生综合调动各方面逻辑思维并用自己语言表达出来的概括能力,这也是初中生逻辑思维渐趋于成熟的发展阶段。

三、抽象迁移到概括的策略

抽象与概括能力的提升要把抽象和概括紧密联系到一起,客观事物的属性得以概括应是以抽象为基础的,没有抽象作为基础就不可能有概括的结果,反之概括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有利于抽象的,它是能够使抽象出来的内在属性或是本质规律运用到研究对象之中去,抽象与概括综合作用之下才能够形成科学的概念,所以不可将二者割裂开来看,应该将二者组合起来,使抽象迁移到概括上来,形成一种抽象与概括的能力。

综上所述,初中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说明文教学则是一项重要的抓手。语文课教师在说明文教学中要有自觉和主动担当的精神,勇于培养学生的抽象与概括能力,这也是新形势下不断提升初中生综合素养的内在要求,也为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更高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列宁.哲学笔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5.

[2]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84.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