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春天来了,花儿会开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春天来了,花儿会开

                       ——教育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成全每一个生命

                新市初中  夏同云

摘要:学校教育的作用和使命,在于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教会他们做人。综合素质、多元评价等理念的提出,适时的解决着这一问题。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呢?首先,学校教育要重视规则的养成。其次,学校教育要教学生的不是如何答题,而是如何思考。再次,学校教育要推进研学活动。最后,评价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综合素养、评价、学校教育

骄阳似火,拉开了夏的序幕,每到这个季节,中考高考成绩新鲜出炉,总是惹得几家欢乐几家愁。人们关注与热议的是谁谁家的孩子上了某重点高中实验班,谁谁家的孩子考上了985类学校。有人甚至把一所学校,一个班级考了多少重点成为评价的标尺,只有考中重点的学生多了,从事教育的人才能挺直腰板,扬眉吐气,有一种体面和尊严。所谓一俊遮百丑,其它方面的不足,都能被人们容忍和接受。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那些被关注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剩下的大部分学生呢?我想提醒大家三件事,首先,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既需要能够“仰望星空”的脑力劳动者,也需要“脚踏实地”的体力劳动者,各行各业,协调发展,社会才能有序运转。其次,每个学生都是不可复制的独立个体,承担着各自的不同使命,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成为科学家、艺术家。再次,学生的成长不只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还受到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甚至个人的努力(天赋)等因素的影响。这样一说,可能有人会问:既然学校不能把我的孩子培养成为社会精英,干体力活只要识文断字就行了,那为什么还要让他们接受多年学校教育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学校教育的作用和使命,在于给孩子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养成好的习惯,教会他们做人,做一个有担当、能够自食其力、健康快乐的人。当然,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的精英人才,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但绝不能为了极少数的人而忽视了大部分人。核心素养、综合素质等理念的提出,适时的解决着这一问题。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呢?

首先,学校教育要重视规则的养成。

常有媒体报道:国人在参加大型集会时,现场往往一片狼藉,走出国门依旧不改,导致国外有的地方拒绝中国人进入。有人认为这是歧视,我认为这何尝不是因为某些素质欠缺造成的呢?为什么要给别人歧视你的理由呢?《论语》中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是说一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到了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最高的境界就是把外在的规矩内化成自己的行为习惯甚至是本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人,无论是学习、做事、生存还是生活,都离不开规矩。孟子说:“大匠诲人必有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孟子的话说明了重视规则教育的必要性。守规矩的习惯要从小养成,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放学典礼、校园运动会……这些活动就是进行规则教育的好机会。每个学段的《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不能只是贴在墙上做样子,而是要通过学校教育内化成为学生的言行习惯。

其次,学校教育要教学生的不是如何答题,而是如何思考

1970年,联合国将这一年定为“国际教育年”,成立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72年提交了一份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该报告指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事、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唯有全面的终身教育才能够培养完善的人。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教育都是“填鸭式”,在学校的学习,使用最多的能力是记忆力,对于所学的知识点,解题方法,要记住、记住、再记住,遗忘等于差生,记住等于优生。一切为了“应试”,用考试分数来确定成功者和失败者。

“高分低能”群体的出现,被动的让人们思考这种教育方式的可行性。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断增多。学校里考试是不允许偷看的,但社会上,大部分知识信息都是开放的,这些需要自己去寻找,选择,辨别,运用。整个社会的知识传播和更新速度无比迅速,学校所学的死知识可能刚走出校门就比较陈旧了。未来的社会是一个全民终身学习的社会,单靠学校里教的知识是完全不能应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的。日新月异的社会变革让学习能力、综合运用能力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新型人才的培养,绝不可能通过“填鸭式”教育来实现。  

  曾经在哪个网站上看到过一个段子:老师说:关于别的国家的食物短缺,请谈一谈你自己的看法。这个时候,欧洲学生问:“什么是短缺?” 非洲学生问:“什么是食物?” 美国学生问:“什么是别的国家?”中国学生问:“什么是自己的看法?”这样说不免有夸张的成分,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学生的弱项。中考高考一考定终身,为了高分,必然要追求标准答案,推敲各个题型的答题模式,按规范答题。这样将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在表达自己看法之前习惯性的会想:正确答案是什么?我这样说错了怎么办?导致随着年级的升高,课堂上敢举手回答问题、敢质疑的学生却越来越少。他们的思维被正确答案圈住了,不敢越雷池一步。这就向学校教育提出了挑战,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是答案,不是如何按套路答题,而是如何思考。

再次,学校教育要推进研学活动。

明朝书画家董其昌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他虽然讲的是绘画法诀,用在学校教育中也很恰当。 “行路”理解为在实践中学习。人类进化是从行路开始的,从树上到了地面,首先学会的是行走。行走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为了寻找安全的憩息地,同时也开阔了眼界,学到了很多有用的知识。孔子非常重视实践在学习中的作用,并通过周游列国来印证所学。李时珍、徐霞客、马可波罗、达尔文、哥伦布都是靠“行路”写出了宏伟巨著或取得重大发现。可见,“行万里路”比“读万卷书”要重要得多。学生学习的实际也证明实践的重要性。课堂上老师一遍又一遍的强调理化实验步骤,效果不如在实验室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印象深刻。学校近两年举行的去濮塘基地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传统的课堂学习中走出来,体验集体生活,营地生活,甚至要完成一些探索性、创新性的任务,虽然不如在家舒适,依然让去过的学生津津乐道,回来后连书本知识的学习似乎也变得更有趣了。

学校根据所在地的经济状况,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学年甚至学期为单位开展研学活动,对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有很大助力。但“安全”问题的紧箍咒限制了这一活动的推进,甚至连以前曾经开展的春游、秋游活动也无奈取消。学校要想更好的推进研学活动,还得仰仗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吹来的“春风”。

最后,评价制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

就像高考的指挥棒影响着学校教育模式一样,只有改革评价制度才能使学生综合素养的养成更顺利。在探索适用于综合素养的多元评价方式中,形成性评价渐渐频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相对于以前的终结性评价而言的。形成性评价看起来简单,但具体该如何操作,依然会遇到很多问题。我认为可以倡导信息技术在评价中的全方位应用。面对评价内容重点由“可见知识”向“内隐素养”的转变,相应评价工具的改进首当其冲。在基于情景的高级认知能力在线测查、非认知因素的在线调查、基于测查结果的个性化教学补救、电子化形成性评价方面,信息技术均具有当前评价方式难以比拟的作用。

我曾经看过一篇短文:有一个人买了栋带着大院子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某日,原先的屋主来访,进门大吃一惊的问:“那最名贵的牡丹哪里去了?”这个人才发现,他竟然把牡丹当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是杂乱,他却是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蔟;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它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如果学校是座花园,那么学生们就都是其间的花朵,花朵万紫千红,不能用同一种颜色来衡量;花朵有自己的花期,也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别因为过低的考分急着给一个学生贴上“差生”的标签,因为教育就是为了最大限度的成全每一个生命,属于他的春天来了,他的生命之花自会绽放。 

参考书目:《教育,回归人的成长问题》 《教师博览》2017/11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