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关注农村初中现状,正确实施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关注农村初中现状,正确实施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

            薛镇初级中学    曹义华

摘要:近几年一些农村学校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学生流失的现象,初中阶段尤为严重。有些受地缘因素的影响,个别学校一个年级仅剩一两个教学班,而且学生还不足额,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出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学校、教师之间的无序竞争,给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障碍。另外现行教育系统招生政策对农村初中极不公平,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流失进一步加剧。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障碍。因此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刹住这股歪风,完善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现行的学校评价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在十九大精神引领下,全面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注重学习主体的自我发展,充分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结合农村学生多元评价改革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多元化评价,用时代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全面发展。这需要学校、教师以及社会多方面给农村学生提供舞台和天地,让学生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更大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就有关农村初中目前现状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多元化评价方面的思考谈谈我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综合素质  “多元评价”  地缘因素    创新意识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一、农村初中目前的现状

我一直从事农村基础教育工作三十几年,亲眼目睹,近几年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向城区流失的现象,初中阶段尤为严重。据调查,我镇中学近几年来,每年新生均有百分之七十以上的学生流向城区或私立学校,个别初中一个年级仅剩一两个教学班,而且学生还不足额,到了难以维持的地步。这些学生的流失以及带来的后果,影响是多方面的,为了提出供教育行政部门参考的应对和策略,根据调查的情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大量流失,出现了农村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一方面,国家近几年对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大,硬件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可是,由于学生流失,原先人满为患的教学大楼闲置了起来.由原先的师资奇缺变成了教师富余。另一方面,由于大量学生涌入城区学校,城区学校不得不扩建教室、宿舍、食堂,以及增加相应的教学配套设施,解决师资短缺问题。尽管如此,城区初中还远远满足不了源源不断的农村初中转学学生的要求.所有这些,都对国家的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浪费。

2.学校之间的无序竞争。由于农村学校学生的大量流失,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城区学校之间、农村学校之间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城区学校从农村学校挖走了优秀学生,而农村学校为了防流失要做大量的无效思想工作,他们不得不采用一些不正当的手段相互诋毁对方,恶语中伤。学校之间为争优秀生也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利用电话、到优秀生家中说教并许以一些优惠条件特别是一些私立学校(比如免除一些费用,给予一些奖励)来争取学生,甚至采用不正当手段来挖对方的优秀生。

3.教师之间的无序竞争。由于学生流失、城区学校教师的招聘,各校教师之间出现了无序竞争的局面。现在,教师绩效考核中学生成绩是一个主要指标,由于农村学校优秀生的流失,农村学校的教学成绩受到了严重影响,这些学校的教师不得不想方设法稳住,并提高自己的教学成绩,为此教师绞尽脑汁,把学生当成了应试教育的工具,课堂上满堂灌,题海战术泛滥成灾,新课堂理念被抛到九宵云外,素质教育被打入冷宫,一切为了统考(联考)。为了成绩,科任教师只顾本人任教的学科,没有学科均衡发展的大局观念,团队合作精神日益淡薄,各自拼命侵占学生休息时间,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厌学情绪严重,更加剧了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严重影响了教育的健康发展。这就无怪乎人们奇怪新《义务教育法》颁布实施这么长时间了,学生的负担不但没有减轻,反而加重了,这与中央提倡的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负担背道而驰,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全面素质的提高,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体健康,给社会发展带来了阻力。

4.给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障碍。农村学校的学生向城区学校流动,城区以及一些私立学校在宣传时肆意夸大,这无形中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加深了城区比农村好、长大到城区工作的印象,因为农村学校流失的学生大部分是“尖子生”,考入重点大学的希望很大,这些学生在这种印象的影响下,大学毕业后一般不回农村工作,这就给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障碍。也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障碍。农村学生流失,一方面,农村学校学生到城区学校上学,在生活、学习环境等方面都有一个适应过程,许多农村学生学习成绩比较优异,但其它方面弱于城区孩子,心里有种自卑感,对刚入城孩子的心理造成伤害,产生心理疾病。有些家庭富裕的农村孩子,在农村与同村孩子相比条件比较优越,在家养成了争强好胜的习惯,到城区后,比他们条件优越的孩子有的是,他们的“优势”失去了,在攀比心理的作用下与比他们条件优越的孩子比阔气,在得不到满足时,容易做出违法的事情。给社会和谐发展带来了障碍。

二、农村学生流失的原因

农村学校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向城区或私立学校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随父母进入城区学校。有些农村学校的学生是随父母进入城区学校的,这些学生一部分是父母因工作调动进入城区学校的。一部分是进城务工、经商人员的子女随父母进入城区,还有一部分是在城区购房定居,其子女就近在城区就读。在被调查的流失学生中这样的学生约占20%左右。

2.现行教育系统招生政策对农村初中极不公平。现行高中招生,尤其是重点高中招生政策,明显向城区学校倾斜。城区初中升重点高中的指标比农村初中多出几倍,60%以上的家长和学生就是冲着城区初中这块诱人的“蛋糕”,想方设法,转到城区就读。这样一来,流向城区初中的学生络绎不绝,门庭若市,而农村初中“门前冷落车马稀”。

3.农村学生家长让自己孩子接受优质教育的心理。在被调查的100名学生家长中有67%的人认为,如今经济好了,应该让孩子到条件较好的学校上学。城区学校条件相对于农村学校要好的多,孩子在城区学校学习将来一定有出息,加上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他们也就是认为孩子成才必须到条件好的学校学习,不能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就这样,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并不在乎花钱多少。在被调查的100名学生家长中有23%的人是从众、攀比心理。同班、同学校、同村或亲戚家的孩子到城区或私立学校读书,别人能去,我也能去,若不把孩子送到城区或私立学校读书仿佛就低人一等。就这样大家一窝蜂的把孩子送到城区学校,他们很少关心孩子是否适应新环境,身体、心理是否适应等问题。有的学生还没有读到一半就被迫回来了,成绩搞得一塌糊涂。而我们学校还不得不接受。这是多么不公平啊!

4.城区以及私立学校的过度宣传,跨范围招生范围。他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声誉、知名度,在媒体上大力宣传自己学校的硬件设施、师资等条件如何优秀,这就吸引了一部分农村学生家长的眼球,在这部分人眼里城区的月亮都比农村圆,孩子只要环境好,学习成绩也就比较理想,为了这理想的念头,想方设法把孩子送到城区或私立学校读书。

有些学校,尤其是新建学校(包括民办学校),为在短时间内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就在升学率上下功夫,得到一些所谓的“政绩”超范围招生。通过考试招收一部分考试名次靠前的农村学校的学生,即“优秀生”、 “尖子生”,这种现象一些教育专家称之为“掐尖现象”。另一方面,通过自己学校组织的考试面向农村学校招收一部分学生,在被调查的农村学校流失学生中这两部分学生占到69.6%,因为他们招收的学生是农村学校的“尖子生”,在短时间内就能提高自己学校的教学成绩,同时也大幅度提高了升入重点高中的比率,这样就在短时间内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农村学校“尖子生”的流失,他们成了“活广告”,吸引本村、本班学生转学,进而带动了其他学生的流失。从而也加速了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

5.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条件较差,对学生及家长缺少吸引力。

现在,政府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农村学校的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政府对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上不起学的情况基本杜绝,学校条件得到大幅度提高。但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相比,硬件、师资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农村的学生、家长看到城区学校优越的设施及师资条件能不动心吗?农村学校对他们的吸引力还有多少呢?

6.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向城区学校流失。由于进城务工人员的逐渐增多、农村学校学生大量流向城区学校以及新建城区学校,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教师,政府领导不得不通过招考面向农村学校招聘优秀教师。再就是农村学校的生活条件较差,农村教师待遇低,一些教师以农村学校作为跳板,通过进城考试直接进入城区学校。优秀教师的流失进一步加剧了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

三、相应的对策

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给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障碍,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尽快刹住这股歪风。严格执行新《义务教育法》。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措施,让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就近入学,对于确实需要转学的学生按相应的学籍管理办法执行,对于超范围招生的学校,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完善高中招生制度。重点高中招生指标不应不规则向城区初中倾斜,应根据各初中毕业班学校人数而确定招生指标,做到公平、公正、公开,才能留住农村优质生源。改革现行的学校评价机制。由于农村初中的优质生流失到城区,各校起点不同,流失学生越多的学校,教师无论怎么努力,教学质量也难以提升到一定层面上,这种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只能造成恶性循环。因此,必须改革评价机制,对于生源差的农村学校不应与城区学校并列评价。同时要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学校的投入。 政府应积极筹措资金,逐渐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努力缩小城乡学校的差别,农村学校的学生流失将得到缓解。进一步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农村学校的优秀教师才能安心在农村学校工作,静下心来搞教学研究,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从而杜绝农村学校学生的流失。提高农村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行政部门应招聘优秀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工作,缓解这些学校师资缺乏、年龄偏大、学历偏低、知识老化的状况。现在虽然农村学校每年培训一定量的优秀教师、科研骨干,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全面推进校本教研,深化教学改革,及进一步提高了农村学校的教师教学水平,但是多年没有新人进入学校,没有新鲜血液,学校没有生机。

总之,农村学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流失原因是多方面的,由此带来的危害也很多,给当地社会的和谐发展带来了障碍,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绝对不能掉以轻心,积极采取得力措施制止学生流失,还教育本来面目,给教育一个自由的发展空间,使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四、农村初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及多元化评价

所谓多元评价,就是对现代学生评价的价值观要求重视评价对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体现满足社会发展需要与个体发展需要的辨证统一,更加注重学习主体的自我发展,并充分尊重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应该结合农村学生多元评价改革的实际,我认为,学生多元评价改革和开展“创星”活动,应树立评价功能多样化理念。实现从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向既要发挥评价的甄别功能,更要发挥其改进、激励与发展功能,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过程的转变1999年起,中共中央、国务院就作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随之,教育部发出<<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指出:要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社会的发展、生活的变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如果再把过去的观念强加于现在的学生,用传统的“分数决定一切”的标准评价现在的学生显然是不公平的,也难以奏效了。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只能造成“高分低能”和“书呆子”的现代“文盲”了。当然,素质教育不是要把旧的一切丢弃,而是要建立包括考试在内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评价不但要看考试成绩,也要看其他方面的表现,要用时代的眼光,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使他们全面发展。因此评价学生要采取发展的多元化的激励性的评价。应该努力做到:(1)要倾注真爱;(2)要充满激励 ;(3)要带着赏识;(4)要讲究艺术;(5)要体现过程。更重要一点要注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尤其是农村条件的限制更应如此。要突出农村特色的评价特点。

五、实施多元化评价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一要求,是充分针对当前初中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师生情绪对立,关系紧张;学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重新抬头;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现象蔓延;学校教学质量难以提高等,开始危及到了新课改的有效推进,引起了全社会、特别是广大师生的强烈反响。例如,创新实践成果这一评价内容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成绩几乎为零。关键不在于学生无天分,而在于学校方面几乎忽略了这一块。其实对农村学生来说完全可以去创造这一方面成果。如“剪纸艺术”、“作文比赛”、“诗歌比赛”等。   

总之,为了进一步推进初中生素质综合多元化评价工作的深入发展,需要学校和教师多给学生提供舞台和天地,让学生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更大地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将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切实落实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指导方针,进一步将“核心素养”置于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目标的基础地位。以培养学生终身发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为抓手,大力开展“聚焦核心素养,推进课堂改革”教学实践研讨活动,实现从“知识结构为核心”向 “素养发展为核心”课堂教学的重要转型。

参考文献:

1.谢声寨《农村初中学生向城区流失的现状、原因及其对策》

2《农村初中生综合素质评价之思考》

3.《内蒙古教育》多元评价 关注发展

4.《青年科学》曹淑梅;从多元评价着手,促素质教育良性发展

5.江苏省教育学会,张绍美《转变观念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6.《现代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思想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