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激发初中语文课堂活力几点技巧的运用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激发初中语文课堂活力几点技巧的运用

              含山一中  杨道军

[提要] 成功的教学不是靠强制,而是在于搞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秀的、经验丰富的语文老师会采取不同的方式,使毫无生气的课堂变得活泼多姿。有的借助实物,有的创设情境,有的实验表演,有的顺藤摸瓜纵横驰骋,有的机智应变巧变形式。有的甚至将唱歌游戏带到语文课堂,形式多样,五彩纷呈。教师乐教,学生爱学,课堂气氛十分良好,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关键词] 激发 课堂 氛围

[正文]

现实教学中,有的教师教的吃力,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语言抑扬顿挫,充满激情,而台下学生认真听者却寥寥无几,众多学生目光呆滞,昏昏欲睡;然旁观一些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课堂,师生互动良好气氛活跃。学生时而屏气凝神,全神贯注,时而笑语阵阵,掌声雷动。课堂气氛反差竟如此之大,课堂教学效果自不待言。究其原因,大多是教师驾驭课堂的“火候”不够,不懂得激发课堂活力的技巧。其实,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正如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言:“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让课上得精彩,学生听得入味,不仅要有一定深厚的语文功底,还需掌握一些必要的激发课堂生气的技巧。笔者结合自己的和旁观他人的一些课堂教学经验,归纳有如下几点技巧: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一、 实物展示,启发课堂活力。

这里的实物,是指粉笔、课本教参等上课必带教具以外的东西。或是自制的模型,或是几幅图片,甚至是一个苹果。将这些看似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东西带入教室,学生一定会感到纳闷,老师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也就达到激发课堂活力的目的。一位衣着整齐的老师走进课堂,有意让学生注意他领带的颜色——绿色,由此顺利进入话题“绿”,这种以实物的形式成功的导入,自然巧妙,使学生兴味倍增,课自然上得精彩。我在教学《柳叶儿》时,有意带了一枝嫩柳枝进课堂,面对学生,先嚼柳叶尝滋味,学生见我如此,先是不解,后明白过来,纷纷上台从我手中抢柳叶嚼,就连一个平时上课打瞌睡的男生都来抢着尝,这时我问学生柳叶儿是什么滋味,学生都说有点清香,苦中带涩。很快激发了课堂的气氛,顺利进入了《柳叶儿》的教学。

二、实验表演,搞活课堂生气。

教师如果将枯燥的文字编成课本剧、相声小品等表演艺术,让学生登台表演,这看似边学边玩的古怪,既可让学生在观看表演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表演能力,也使静默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记得一中西校区一位女教师在讲解安徒生《皇帝的新装》时,让几位学生登上讲台,分别扮演皇帝、大臣、骗子、小孩,激发了课堂的生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一课“望父买橘”片段时,请一学生表演攀爬月台买橘的动作,学生惟妙惟肖的表演,令底下的同学深受感染,使课堂气氛达到高潮,甚至到下课时,学生还沉浸在感动之中,大声朗读着这一段文字。

三、创设情境,感染课堂氛围。

在这方面,铜闸中学朱正荣老师的两次公开课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一次在教学蒲松龄的短篇小说《狼》时,他先让大家都闭上眼睛,后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在一个月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荒郊野外,风呼呼地刮着,这时传来一阵凄厉的狼嚎,你会有什么感觉?这种情境一下子就将学生带进了恐怖的氛围。另一次是他在教学都德的《最后一课》时,让学生挥着自制的小红旗,口中呼着“中国,台湾!”“中国,台湾!”,此情此景,一下子感染了教室里的所有者,不但是学生,就连我们所有听课的老师,爱国之情也陡然高涨,胸中热血沸腾,课堂气氛达到高潮。我在契诃夫《变色龙》教学中,也设置了这样的情境,先看插图,听朗读带,后分角色朗读,让学生进入情境,之后,设计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主人公奥楚蔑洛夫,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会怎么做?通过这一情境和探究,学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活着要有人格,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有骨气的男子汉,同时也懂得了奥楚蔑洛夫这些小人物的无奈。由此可见,良好情境的设置,不仅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四、借助儿歌、游戏,推动课堂气氛。

鲁迅在《风筝》一文中曾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青少年天性活泼,爱好游戏。若将生动活泼的儿歌、游戏等引进课堂,不仅能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兴奋异常,而且新颖别致,耐人寻味。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教1--9数字时,就编了一首儿歌:1像小棍地上插,2像小鸭水中游,3像耳朵右边挂,4像小旗呼啦啦,5像金钩挂衣裳,6像哨子口中吹,7像镰刀8像葫芦,9像蝌蚪找妈妈。儿歌韵律和谐婉转圆润,读来朗朗上口,激发了课堂气氛。语文教学也可以借鉴引进。在讲解《事物的正确答案不只一个》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互动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游戏规则是:将全班分成四大组,现有一把钥匙,不论采取什么方法,钥匙必须从每人手中经过,哪组历时最短为胜。并让两学生负责记时,一学生负责口令。游戏开始后,一组学生依次站队快速传递,一组学生围成一圈快速传递,第三组学生将钥匙放在一生手中,口令一出,小组成员立刻伸手摸钥匙,最后一个小组站成一个弓形,每人伸出一只右手,排成一个平面,口令一出,组长拿着钥匙快速从各人手上划过。游戏使课堂变得活跃,时间变得极其“短暂”。有时我也会采用“抓阄”、“石头、剪刀、布”等游戏来决定谁回答问题。

我们一中周帮军老师在2017年福山学校互惠教研一堂作文公开课上讲解作文拟题技巧时,也运用此法,成功地打消了学生借班上课的紧张,活跃了课堂气氛。先让学生闭眼一分钟,在此间请一名学生走上讲台,站在老师的位置上。后让大家睁眼,学生猛然发现“老师”竟然是自己的同学,顿时哗然一片,黄老师因时提问,问学生睁眼时最先关注该生的什么部位,生回答:额头和眼睛,教师于是板书:题目。由此开篇,兴味盎然。

五、机智应变,激活课堂活力。

下午第一节课最难上,特别是春夏之交,春暖花开,风和日丽,最为醉人。学生上课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但有经验的教师仍有一些方法激活课堂,驱走瞌睡。有的教师采取诵读,有的讲一段故事,唱一首歌曲。都是根据特定的环境采用不同的方式,机智应变,激活课堂活力。曾有一位老师竟在课堂上拔出在家与儿子玩游戏,但忘记丢在家里别在腰间的“手枪”,适时对准打瞌睡的学生,大喝一声:“别趴下!再趴下,我就开枪崩了你!”。那生一见黑洞洞的枪口对准自己,竟呆呆地站了起来。其他学生先是一惊,旋而爆笑。不用说,这之后学生的精力集中,劲头十足,课自然顺利延续下去。

在一次话题为“掌声”的作文课上,在讲解知错就改赢得掌声时,见有些学生无精打采,一名学生思维分散,我因时而变,就以该学生为例谈知错就改,我说:“我知道我们班一位同学的过去,他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四年级一直都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是到五年级交友不慎,误入歧途。整天和一些不三不四的社会青年在一起,渐渐沾染坏习,导致成绩滑坡,变为老师和同学心中的“坏学生”。我希望这位同学能知错就改,重新找回自己,重新成为我们心中的好学生!”。话刚说完,全班掌声雷动,这位同学激动得热泪盈眶,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学习热情也高涨倍增。

六、调动感性体验,激发学生思维;顺藤摸瓜,纵横驰骋。

讲解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我围绕“百草园是儿童心中的乐园”这个中心,要学生联系自我的实际体验谈自己儿童时代的乐园。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纷纷举起小手,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儿童时代的精彩故事。因为这调动了儿童的生活体验,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表达欲,课堂气氛自然热烈。因此,我在每课的结束,都会出一些调动学生感性体验的延伸拓展题让大家思考。由《童年的朋友》谈到母爱,由凡尔赛宫说到故宫,讲到毁于兵火的圆明园,同样是古迹,为何圆明园被毁?现在有人提出炸故宫,说此举既可免去每年大量的修缮费用,又可缓解北京建筑面积的不足,城市居民住宅紧张,你怎么看?事实证明,这种做法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想象力,也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抓住学生思维的火花,顺藤摸瓜,延伸突破,竟能得出这样超出学生自身知识水平的结论!课堂气氛的热烈可想而知了。

七、巧置疑难,引发深思,一石击水,鳞浪千层。

教学中若设疑得当,既能扣住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感性积累,又能引起学生深思,这样的“疑”才算成功。有时,一个巧妙的发问,如同一颗小小的石子,投入平静的池塘中,涟漪阵阵,回味无穷。学习完《人民英雄纪念碑》,我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有可能,在纪念碑上再加几幅浮雕,纪念建国后为国家和人民利益而牺牲的人民英雄,你觉得应增加哪些内容?”,课堂气氛一下子变得高涨,有的说“非典时的白衣天使”,有的说“1998年抗洪救灾中的英雄”,有的说“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贡献的科学家”等等。学生畅所欲言,超过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总之,教学是一门艺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言:“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诚然,教师的驾驭课堂能力,语文教学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不断激发课堂活力,鼓舞和唤醒学生的求知欲。“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如果善于吸取,敢于尝试,不断创新,那么你的课堂定会充满活力,定会越来越精彩,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参考书目:

1.《中学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周新民、杨自齐等主编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吉萍《教学艺术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几点尝试》 海河教育网

   3.《语文周报》初中教师版 河北师范大学主办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