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浅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钜兴初中  赵尤志
 

【摘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丰富充实的,同时,语文知识应该与生活紧密联系,语文课堂更应该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去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据此,就要把语文教学作为主阵地,将语文与生活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养  核心素养
 

              
               
返回马鞍山初中研究会专题

【正文】

2014年,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提出要“发展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质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身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那么究竟什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专家指出: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专家也指出:不同阶段要培养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又有所不同。初中阶段要着重培养学生利用网络学习的意识、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并重的意识、创新意识、民主和正义感意识、为专业发展做准备的意识和积极、开朗、乐观的心态。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好几年了,虽然我们在素质教育各方面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作为一名教育一线的教师,我深深地感觉到当今咱们的学校教育,尤其是农村学校的教育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与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考试招生、评价制度不配套,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全面推进等。

构建核心素养体系是继新课程改革后又一个重要的教学方针,是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要丰富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帮助学生在学习中稳定学习,加深学生的思想道德。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尽管学生的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有一定的教育,但是效果并不明显。只有真正地拓展学生的知识学习,利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断加强学生的说学能力,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我觉得课堂上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

  宋代陈颐说:“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一种徒劳,随之的课堂效果可想而知。那么兴趣还是要靠我们老师去培养,靠老师去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那么怎么去培养兴趣呢?

  首先,营造融洽的课堂氛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已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因此良好的师生关系和融洽的课堂氛围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要尽快做到角色的转变。在教学中巧用教育教学艺术和教学技巧,大胆的探索创新,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毫无感到拘谨的情况下轻松的学到自己应该学到的东西。反之,何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其次,感情和心灵上的沟通,对于学生,情感有时成为学习的动力,有时却成为阻力。在教学中,情感的积极性和消极性是并存的。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爱,那种爱一旦被学生感受到,那么对于学生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二、培养积累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见作文就头痛,冥思苦想也写不出好的文章,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学生的头脑中空空如也。积累可以从语言积累和文字积累两方面入手。新大纲要求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另外还有推荐的80首古诗,这些都可以作为语言积累的材料。文字积累的方式则是多种多样,可以要求学生在平常的学习过程中,遇到精彩的词语,优美的句子则马上摘录在固定的一本笔记本上。或者教学生采取剪贴的办法积累有关材料,并且在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交流积累的情况,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培养学生良好的积累习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加深他们的文化底蕴。

  三、培养思考习惯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发现、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只有勤思善问,“打破砂锅问到底”,才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作为教师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运用各种手段激励学生发问,质疑。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反映的是长辈对小辈的无限关切,抒发的是感人肺腑的人间亲情,它积淀着极为深厚的人文精神。在讲析时,着重引领学生对“分别买橘”的片断进行领悟。我就抓住文中语句构词的特点让学生质疑。学生通过圈点想像、思索很自然地便被其中包含的深沉的父子之爱感染了,有的体会深刻的学生甚至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从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并从中感悟出:长辈如此执著地疼爱自己,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体谅他们的辛劳,领受他们的深情。当然,在这中间,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或许会使学生陷入百思不得其解的苦闷之中,而或成为激起激烈争论的“导火索”,但教育的佳境也在于此:“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总而言之,语文作为一门重要学科,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势在必得。这不仅会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还是实现语文课程价值的重点。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将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放在重点,通过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构建学生的个体知识体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褚宏启,张咏梅,田一.我国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育[J].中小学管理,20159):4-7.

[2]常珊珊,李家清.课程改革深化背景下的核心素养体系构建[J].课程﹒教材﹒教法,20152):35.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