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教育信息化促进大学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促进大学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缩小校际差距。”所以“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十二五教育改革的核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项系统工程,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从长远发展看,需要在区域之间(省域之间、市域之间、县域之间和城乡之间)、区域内部的学校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同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而从现实出发,当务之急是在区域内部,加快建立和完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率先推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育信息化是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趋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并制定了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提高国民的信息素养、培养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根本,而教育信息化则是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推动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2013年雨山区颁布了《教育信息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经过三年的建设,区属中小学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发生率翻天覆地的变化,师机比达到11,生机比达到6:1,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人人建有网络空间,但学区内各学校还存在校际之间教育信息化水平的差异、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差异、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能力的差异等,这些都限制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2014年区教育局就申报了《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管理的实践研究》的课题,并成功结题。此课题的研究大大促进了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在管理机制、管理方法、管理策略上都有创新。本课题是在我区已经开展大学区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研究,在区教育局统筹指导下,各大学区结合本学区特点,找到本学区教育发展的短板,研究如何通过教育信息化手段补足短板,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化发展。

目前,雨山区教育局已形成4个中小一体化的大学区。雨山区在大学区管理改革中创新了管理模式,形成了区域内优质学校与偏远薄弱学校联合办学共同体,以此推动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合理调配和共享区域内各种资源,以区域为标,以大学区为轴,建立起区域内中小学一体化集团办学联合体,带动大学区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共同提高,从而推动区域内教育教学水平整体发展,实现“教育强区”战略目标。

目前国内外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开展的如火如荼,相关研究报告、论文在百度学术上有十二万多篇,一般都是在省、市层面的区域教育信息化研究;但是基于大学区内的教育信息化研究则一篇都没有,在国内外也没有相关的课题正在研究,希望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为区域内合作、交流、共享等方面提供方法、途径以及典型范例,为推动新型的“大学区建设”模式积累经验和做法,也能更好的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学区内教育均衡化发展。

二、课题研究理论依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率先在区域内实现城乡均衡发展。

2、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形成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信息化体系,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的信息化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教育管理信息化水平显著提高,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水平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整体上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充分显现。

3、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二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要强化深度应用、融合创新,大力提升信息化在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中的效能。要运用信息技术来设计和推进“教改”、“课改”,促进教学方法、管理模式以及教育服务供给方式的变革,以教育信息化支撑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推进教育现代化目标实现和人力资源强国建设。提升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能力。通过“专递课堂”,大力推广“一校带多校”的教学教研组织模式,既要提高教学点和薄弱学校的开课率,更要重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通过“名师课堂”,充分发挥名师的示范、辐射和指导作用,提升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通过“名校网络课堂”,鼓励名校带动薄弱学校,使优质教育资源得到共享。原则上所有教师都应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推进课堂信息化教学全面普及。

4、《马鞍山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加快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立足全域马鞍山,落实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不断优化城乡教育资源布局和资源配置,实现城乡教育协调发展。

5、市教育专项重点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管理的实践研究》已结题,相关研究成果是本课题的重要依据。

6、《雨山区大学区管理(暂行)办法》

7、彭红光、林君芬: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制和策略;

8、金燕:利用信息化手段促进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

9、何克抗:教育信息化是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概念界定

1、大学区:本课题“大学区”是以雨山区教育局为区域,在区域内以地理位置为界,以行政指令为主,兼顾学校共同意愿,将一所优质名校和若干所学校组成学校大学区和教育集团。大学区和教育集团内,以名校为龙头,在教育理念、学校管理、教育科研、教育教学、课程改革、信息技术、教育评价、校产管理等方面实行“五统一”管理模式,实现管理、师资、设备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2、教育信息化:是指在国家及教育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教育系统的各个领域全面深入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等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其技术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基本特征是开放、共享、交互、协作。教育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益,培养创新人才具有深远意义。

3、教育均衡化: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高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实现有质量的均衡。

目前我区的大学区内部还存在学区与学区之间、校与校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不均衡。各大学区的优质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薄弱学校限于条件不能为师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源,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利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有效帮助学校弥补短板,促进教育均衡化。也能更进一步的促进各大学区教育信息化水平的整体提高,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

四、本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积极探索在大学区范围内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共享优质资源、缩小校际差距,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近期目标:进行课题论证,制定课题方案,组织课题小组,对各学区教育信息化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纂写适合本学区情况的子课题研究方案。

中期目标: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全面开展实践研究,获得初步成果,力争在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和学生素养的提高以及整体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上有较大的突破,并能发表出有说服力和较为完善的中期报告。

远期目标:通过课题的深入研究,全区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促进全区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

2、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适合新的大学区管理模式的教育信息化发展道路;

2)积极探索大学区内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和方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学质量。

3)积极探索在大学区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帮助学生成长,培养学生能力,开发相应资源。

4)积极探索大学区内通过信息化手段开展交流、合作、共享,创新教研模式。

目前我区有四大学区,分别是向山大学区、银塘大学区、花园大学区、九村大学区。在全区总课题的框架下,各大学区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确定了本学区的研究内容:

向山大学区:

根据本学区的区域特征,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的引领功能,通过建立电子档案、开设“E网空间”、开发和共享资源等信息技术手段,来弥补本学区内的两大教育主体——进城务工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的教育资源短板,以此来推动大学区整体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并以此为契机来实现学校间包括平台共建、资源管理、网络专递等现代化教育优质资源的共享,进一步推进教育均衡化发展。

九村大学区:

充分发挥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探索在学区内通过资源共享、设备共享、师资共享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研究,通过多种手段帮助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让教师有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银塘大学区:

根据学校互动课堂和网络接入情况及不同学科要求,主要采取专递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等几种形式让农村孩子享有优质的课堂教学,让农村教师快速提高教学水平;通过开展技术培训,送课下乡,教师交流等方法的同时,在学校间进行结对,通过多种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在学业上共同学习成长。

花园大学区:

摸底调查区域内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对教育信息化发展和教育均衡产生的不利影响;探寻影响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成因,研究提高区域内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策略;积极探索适合本区域内提高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培训模式,实现全体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全面提高,从而促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

五、本课题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思路

整体研究思路:

通过在各大学区摸底调查确定本学区发展短板,初步确定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探讨解决措施)——结合本学区信息化发展研究,运用信息化手段补足短板(网络平台、制作资源、资源共享、远程教育等)——通过比赛、问卷调查、抽测、赛课活动等检验效果,并对有成效的成果在全区内推广。

各大学区研究思路具体如下:

向山大学区:

1)建立典型档案,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以留守儿童和部分进城务工随迁子女为典型,了解他们的生活现状、学习情况、行为习惯、心理状况,明确存在的问题。为他们建立电子档案,为学校关爱、帮扶他们提供信息管理的依据。通过树立典型的方式,以点带面,逐步促进整体学生水平的提高。

2)“e网空间”弥补“地域差距”,积极搭建心灵桥梁。

以学区内的各校为单位,建立诸如班级、“留守儿童之家”此类的学生QQ群或家校沟通的微信群,加强学生与学生、老师与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使家长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当前的心理状况和学习状况,便于最短时间与学校取得联系,进行共同疏导和沟通。此外,建立亲情聊天室,通过QQ视频网络、移动通讯工具、微视频等方式,及时传递亲情,相互慰藉,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这两类儿童的身心健康。

3)“资源共建”促进“网络共享”,不断汲取优质教学资源。

以大学区为单位,利用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积极整合学区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同时,建立共享平台,真正实现大学区内的优质资源共享。

4)“线上教育”助推“线下教育”,努力优化学校、社会教育资源。

线上教育是一种新型的教育形态,依托网上进行的教育教学。它打破了传统教育“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节奏”的教育限制。通过名师在线、学校网站开设专栏、制作微课资源等促进留守儿童群体进步。

银塘大学区:

银塘大学区雨山中心小学石船分校和中心校相距较远,学校师资力量薄弱,为充分利用本部的优质资源提升分校教育质量,让农村孩子和本部孩子一样接受同样的教育,根据学校互动课堂和网络接入情况及不同学科要求,主要采取专递课堂、直播课堂、互动课堂等几种形式。

1)专递课堂

雨山中心小学本部将建设录播教室,通过录播教室将教学过程完整摄录并制成光盘,农村学校及教学点学生通过观看光盘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它对教学设备的投入要求较低,班级里只要有多媒体播放设备就能实现,但效果不能得到保证。

2)互动课堂

通过录播教室、网络平台等可以将本部上课的情况实时传递到分校,分校不需要专业的师资配备,只要课堂上有一个管理人员即可。双向互动,城乡同上一节课。

并通过网上研讨、实时备课等实现中心校和本部的共同教研研讨,提升分销教师专业能力。

九村大学区:

充分发挥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优势,探索在学区内通过资源共享、设备共享、师资共享等方式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研究,通过多种手段帮助教师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让教师有能力将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

1)资源共享建成大学区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大学区间的教师网络教研互动、教育信息资源共享互换、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弥补不同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教学资源等方面存在的差距。同时,通过购买、征集、整合等多种方式,逐步建成符合新课标要求与新版教材相配套的数字教育资源库,为学区师生提供适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并利用空间开展教研、教学活动。

2)设备共享学区内将实行优质硬件资源开放制度,各成员校统计学校硬件设施条件,由大学区进行统筹规划和管理。各校如有教学所需,由大学区调控使用,以此实现设备的共享共用。

3)师资共享大学区内,更加突出名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将从三所学校选拔各学科业务精湛、信息技术应用好的教师,组建“名师巡讲团”,定期开展专题讲座、学科培训、教学观摩等活动,名师还要承担校内、跨校带徒工作。

花园大学区:

1)对大学区教师年龄结构、不同年龄层次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通过问卷、测试等形式,调查和分析中老年教师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以及与本区域内目前条件下相适应的教师应具备的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差距;

2)将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不同的教师设置对照组,通过学生和教师问卷、课堂教学观察等形式对对照组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分析,判断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

3)根据调查和分析结果,制定相适应的教师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开展教师培训;

4)结合培训进度和教师具体实践情况,分阶段对受训教师的教学情况(应用水平、教学效果等)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判断培训效果,调整培训策略;

5)每次完成培训后,通过学生和教师问卷、课堂教学观察等形式对对照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教学效果等进行分析、总结,从而希望探寻到提高中老年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途径、方法和策略。

2.研究方法

1)本课题采取总课题下设立子课题的研究模式.子课题组既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是总课题系统的组成部分,形成一个跨学校、跨领城、跨学科的课题研究系统.

2)采用总课题负责制和子课题负责制。总课题组负责制订总课题研究方案,把握总课题研究方向,负责审定子课题研究方案,并通过网络平台对子课题实施动态的、过程性的指导、评估、检查。组织开展各种类型的交流、研讨和成果推广应用等活动。子课题组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负责制定子课题实施方案、落实科研经费等保证课题研究顺利开展。

3)本课题采取边研究、边实验、边推广的滚动式方法,适时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予以及时推广,这样有利于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时调整研究内容,使得课题研究更加具有实效性。

4)本课题将综合采取行动研究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等进行研究,并对子课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推广。

六、课题研究的步骤及人员分工

1、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61-20166月)

对各大学区摸底调查研究,集中讨论,确定研究方向。

2)第二阶段:课题开题论证阶段(20167-12月)

撰写课题报告,筹备开题论证会,召开开了论证会。

整理开题论证意见,修改开题报告。

收集、整理该阶段课题研究资料。

3)实施阶段:(20171-20184月)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召开课题研究工作例会,安排课题研究任务。

课题研究应用研讨会。撰写课题中期报告,召开课题研究中期汇报交流会。

撰写课题研究论文、案例。

总结阶段:(20185-20186月)

撰写结题报告,召开课题结题鉴定会,修改结题报告。

整理课题结题专家鉴定意见,填写结题成果鉴定书,正式结题。

2、课题组成员及其分工

课题组成员

具体分工

组长:童朝玉

负责课题的顶层设计与统筹安排,如课题的开题、结题等主持事项;审核和审批课题研究经费的发放;协调、统领课题研究,负责课题总体研究。组织大学区管理论著出版。

组长:黎沙

负责课题总体设计与研究,督查课题研究过程;制定课题研究计划、总结;组织开题、中期成果汇报、结题鉴定等具体工作;汇编课题研究成果

成员:朱强

 

徐晴、张志玲、赵昌勇、王友明

负责课题研究过程设计和研究过程性资料的收集整理,相关教育信息化设备的配备、需求的调研,总结经验。

分别负责各大学区(教育集团)活动的开展,收集相关资料,总结各大学区(教育集团)管理工作特色和经验。

庄庆、魏其军、戴鲁峰、项文庆

全程参与各项研究工作,并负责撰写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结题报告等。

徐学文、徐娟、孙庆娣、张勇

负责资源制作、收集、整理,网络空间的维护,相关技术支持,总结汇编相关信息化研究成果和信息化资源。

各子课题组成员

负责子课题相关管理、活动开展、资料收集以及其他研究工作。

七、课题研究完成的条件及保障

1、研究人员

承担此次课题研究的组长是雨山区教育局局长童朝玉和雨山区教育局信息技术教研员黎沙。

童朝玉担任雨山区教育局局长以来,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措施,一直推行大学区集团化办学的理念,制定了《大学区管理(暂行)办法》,实行“五个统一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大学区的功能,加强了大学区内学校的合作交流,共同发展,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内的教育均衡发展。并且积极创建省、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大力提升全区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助力“科教强区”建设。大力推进雨山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出并完成了雨山区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让整个雨山区教育信息化从硬件到应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黎沙雨山区信息技术教研员,高级教师,参与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并参与编写了多本省编教材,多次在省市各级讲座中做主题发言。

负责本课题研究的核心成员都是雨山区教育系统科研骨干、大学区管理者和建设者。

2、资料准备:在课题申报时,区教育局和各大学区就多次召开会议,并深入调查研究,结合各大学区情况,写出子课题的开题报告要点,在此基础上编写总课题申报书。同时结合区教育局课题《义务教育阶段大学区管理的实践研究》的研究成果形成补充材料。课题组已经制定《雨山区大学区管理办法》,在区域内积极推进大学区教育管理改革,形成了6个大学区中小学联合办学共同体,为课题研究积累了丰富的课题资源。

3、硬件设施:我区的信息化设备经过三年行动计划的建设,已达到目前省内领先水平。基本满足开展研究的硬件条件,各校已实现了校校通、班班通,学校和老师都已建立了网络空间,部分学校已经建成了录播教室、电子书包等项目。根据研究开展情况区教育局将继续完善学校硬件环境,建设学校网络平台,充实学校软件资源。

4、科研手段:采用行动研究和案例研究,区教育局统筹指导和协调本课题的研究,各大学区分别研究,注重课题研究过程性活动的开展和资料收集与整理。

5、研究经费:雨山区教育局亲自参与课题研究,大力支持本课题的研究工作,在课题研究的经费上给予充分保障,并对课题研究的成效采取一定的激励措施。本课题获得市级专项研究经费,为课题开展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6、课题研究所在单位条件:

雨山区教育局历来重视教育信息化和教科研工作,教科研工作突出,多次荣获市“教科研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教育信息化工作也受到上级部门的表扬,雨山区教师多次在全国、省信息化应用比赛中荣获大奖。

八、预期研究成果

主要阶段性成果

序号

研究阶段

(起止时间)

阶段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61~20166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课题申报书

申报书

童朝玉

黎沙

2

20167~201612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

研究报告

黎沙

3

20171~20184

制定研究计划,开展大学区内教育信息化活动,汇总各大学区工作情况,总结大学区经验,汇报中期成果。

中期报告

各种自制资源

子课题研究报告册

朱强及各大学区主任

6

20185~20186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成果册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资源合集

结题报告

 

 

成果册

 

 

光盘

网络空间

黎沙

 

朱强

 

各大学区教科室主任

最终研究成果

序号

完成时间

最终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负责人

1

20185~20186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结题报告

黎沙

2

20185~20186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成果册

成果册

朱强

3

20185~20186

《基于大学区的教育信息化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化的实践研究》光盘、网络资源

光盘

网络资源

黎沙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