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和县猿人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和县猿人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善厚镇东南方向的汪家山北坡。1973年冬,当时的陶店公社农民在兴修农田水利时,发现龙潭洞内埋藏着大量的脊椎动物化石,逐级反映,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省、县考古工作者开始联合考查,于1980114日发掘出一具完整的猿人头盖骨。这个头盖骨,中等大小,脑壳厚,额骨低平,眉脊粗隆,矢状缝,人字缝尚未愈合。据推测,和县猿人头盖骨约为20岁左右的青年个体。并发现有粗陋的石器,骨器和火烧的骨片,灰烬等遗迹。另在同一洞穴堆积层中还发现哺乳动物化石25种,加上鸟类、爬行类动物化古共50多种。经专家初步鉴定,和县猿人头盖骨系三十万年旧石器时代,属中更新世。它的发现为研究人类起源与发展,研究南方和北方古人类的共性和差异,以及探索中华文化渊源和长江阶地的发育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和县猿人”化石的发现,震惊了中外学者,日本、澳大利亚、美国、丹麦等国专家,数次专程前来考察。现在,“和县猿人”与“北京猿人”“周口店猿人”一同被列入历史教科书,永垂史册,安徽和县籍著名作家张郁有诗《欣闻故乡龙潭洞发现人类化石感赋》咏:

龙潭四十万年前,开辟洪荒别有天。

文化映辉周口店,族缘流胤系蓝田。

全凭赤手营生计,端赖群居斗自然。

        华夏文明人类史,重从发掘写新篇。
 
         龙潭洞“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西北约45公里善厚镇汪家山北坡, 海拔23米,洞穴古老,泉溪清澈,大旱不干涸,故名“龙潭洞”。1973年,因修水利炸山开渠,大量化石露出地表,群众称其为“龙骨”。后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安徽文物工作队和县文化局联合组成考古发掘队对之进行科学发掘,发现动物化石密集且种类繁多,有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等。 其中有北方的剑齿虎、肿骨鹿、髭狗、巨河狸、棕熊、额鼻犀、南方的大熊猫、剑齿象、中国镆以及华东地区特有的四不象和扬子鳄等50余种动物化石,并在工作面西端“ZA”方格中发现一具猿人头盖骨化石,四颗猿人上臼齿化石,一段左下颌骨化石,还发掘出一部分粗陋的骨器和火烧骨片、灰烬等。
 
  经专家鉴定,龙潭洞古人类头盖骨化石为目前我国唯一保存完好的猿人头盖骨化石。据推断,此系一二十岁左右男性青年,属新生代第四纪中更新世地质时代,距今三、四十万年,被命名为“和县猿人”。
 
  “和县猿人”及其动物群的重大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起源和发展,南北方猿人的特性与差异,长江沿地的发育史,以及古地理、古气候等方面,提供了极其珍贵和重要的依据。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