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博客联盟网站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综合教学课例
                   
灿烂的中华文化
              
政治组  陶亚玲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传统美德基础上,增强

我们对中华美德的认同感并化为行为。
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巨大力量,体会中华文化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共同创造的,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知识目标:各民族共同创造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中;中华文化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我国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影响深刻。
 难点:中华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
教学方法
提问法、讲授法、活动探究法、练习法、欣赏法

三、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一些对他们影响深刻的格言、警句。结合所学历史,收集我国历史、文学、军事、思想、科技、天文、历法等方面的资料,收集我国文化对世界发明所作的巨大贡献。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新课教学:
(一)导入:由中国举办奥运会与中华灿烂文化的关系导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新课讲解
   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1、情境设定——走进中华文化

1)播放奥运会开幕式——文化篇。从多媒体短片中,你捕捉到哪些文化信息?(2)学生分组展示收集的节日文化、服饰文化、建筑文化、书法、绘画艺术的图片。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主持人发言: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各组人民相互团结,相互学习,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

第一位同学发言:我们这组展示的是中国的节日文化。中国春节俗称“新年”,即农历正月初一,是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汉族、蒙古族、壮族、布依族、朝鲜族等都过春节。春节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春节活动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经过除夕、春节,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结束。春节活动因地而异,主要有以下活动内容:操办年货、做新衣、掸尘、祭灶祭祖、吃团圆饭、守岁、贴春联、挂年画等。节日期间人们还相互拜年、放爆竹、吃年糕、包饺子、吃元宵、舞狮、扭秧歌、观花灯。整个节日期间充满着喜庆的气氛。人们通过春节这种形式祝福新的一年团圆发财、万事如意。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和冬至,且清明影响相对更大更广。由于二十四节气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公历45日前后为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没过清明的农谚。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即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源于纪念屈原 。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主持人发言:感谢第一组同学精彩的发言。我国的节日文化非常丰富,它丰富了我们的文化生活,让我们更了解了我国的节日文化。下面有请第二组同学给我们展示服饰文化。
第二组同学发言:今天我要展示的是我国的服饰文化。 汉服即汉族服饰的简称: 主要是指明末以前,在自然的文化发展和民族交融过程中形成的汉族服饰。汉服的民族性,即汉服是汉民族的服饰。所有汉族人的服饰在其主流中拥有的共同特点,即以右衽、大袖、深衣为典型代表。
唐朝女子的衣着,色彩艳丽,设计大胆,充分显示出盛唐气势。
明朝的读书人,都穿着青布直身的宽大长衣
长袍马褂是清朝男子常穿的服饰。马褂是穿在长袍外面的短褂子,长度只到腰际,本来是北方人在骑马时穿的,满人统一中国后,不乘马的人也穿起马褂,渐渐流行起来。满族妇女一般都穿长度到脚的宽长袍,外面再罩一件像背心的坎肩;坎肩又叫马甲。旗袍起源于满族服饰,兴盛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上海。旗袍为民国时期中国妇女开始穿着的一种带有传统风格的长衫。其式样从满族妇女的袍子改制而成,故称旗袍。
中山装是孙中山创制的中式礼服。唐装,这种服装事实上是满清马褂的延续与改良,是中国人传统服装在海外的惯称。
此外,各民族还有自己的民族服饰,样式丰富,色彩艳丽,反映了各民族的文化特色。

第三组同学发言:我们这组介绍的是我国的建筑艺术。首先介绍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24代帝王的宫殿,已有近700年的历史,宫城内的主要建筑是外朝的三大殿,即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位于故宫中央,在汉白玉台基的衬托下,红墙黄瓦、飞檐翘首的三大殿犹如天宫仙阁,是故宫中最雄伟庄严的部分,充分体现了帝王的尊严感和君临天下的气势。赵州桥又名安济桥,位于河北省赵县城郊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 桥,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建于隋大业(公元605-618)年间,是著名匠师李春建造。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四合院式的住宅在汉代(公元前200多年时)就已经很普遍了。后来发展为多进的四合院。中国北方的传统民居,总的特点是以院落(或天井)为核心,依外实内虚的原则和中轴对称格局规整地布置各种用房。其中以北京四合院水平最高,也最为典型,是中国汉族传统民居的优秀代表。四合院是以正房、东西厢房围绕中间庭院形成平面布局的传统住宅的统称。在中国民居中历史最悠久,分布最广泛,是汉族民居形式的典型。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就与北京的宫殿、衙署、街区、坊巷和胡同同时出现了。所谓四合,指东、西、南、北四面,即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字形。八达岭长城位于北京市延庆县军都山关沟古道北口。八达岭长城是中国古代伟大的防御工程万里长城的一部分,是明长城的一个隘口。史称天下九塞之一,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在明长城中,独具代表性。

主持人发言:感谢第三位同学的精彩发言。中国建筑被誉为凝固的音乐 中国建筑是世界上延续历史最长、分布地域最广的建筑艺术体系,有着丰富多彩的建筑形式,其类别之众、形体之繁、结构风格之奇巧、艺术装饰之精美、影响之深远,堪称世界之最;中国建筑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涉及历史、哲学、宗教、艺术、美学、民俗等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接下来有请第四位同学展示他们的成果。

第四组同学发言:我介绍的是我国的书法和绘画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近代经过考证,关于中国文字起源,一般认为在距今约5 000~6 000年左右的黄河中游仰韶文化时期,已经创造了文字。我们的汉字,从图画、符号到创造、定型,由古文大篆到小篆,由篆而隶、楷、行、草,各种形体逐渐形成。在书写应用汉字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世界各民族文字中独一的、可以独立门类的书法艺术。书法: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序》;颜真卿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特点是雄浑敦厚,人称“颜体”;柳公权,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自成“柳体。绘画:唐朝吴道子,人称“画圣”,他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主要有梅兰竹菊四君子,国画艺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主持人发言:书法、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和象征,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文化魅力。它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世界艺术之林的奇葩。中国灿烂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当代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去继承和发扬我们国家的灿烂文化。

2、情境展开——感悟中华文化
1)你认为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要成就是什么?
2)生活中一些充满哲理的谚语和格言。
结合具体事例帮助学生感悟中华传统文化对我们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等方面产生的深远影响。
3、情境反思——弘扬中华文化
实践运用:阅读材料:
我们的文化、广播影视部门缺乏对本民族优秀文化的宣传和深入挖掘。日韩动画片、连续剧充斥,传统节日内容形式单一,比如中国的春节十几年来是几亿国人围着电视的几个频道过大年。其实,春节的过法很多……
针对以上材料,联系本节课所学过的内容,说一说中学生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目的是让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1、说故事——走进代代相传的传统美德看图片说出“苏武牧羊”、“负荆请罪”、“徙木为信”的故事,谈谈所蕴涵的传统美德对今天的影响。目的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在力量,从而做中华美德的传承者。
2、谈感受——传承历久弥新的传统美德
学生就南京路上好八连的事例发表感想,目的在于让学生在具体的事例中体验并反思自己的行为,达到教育的目的。

(三)本课小结: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道德理论等是中华文化的内容。中国灿烂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的一朵璀璨的奇葩。正是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为中华民族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民族一次次战胜艰难险阻,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中学生应当做中华文化的守护者、传播者;做中华美德的继承者、弘扬者。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