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中华老字号--北京同和居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中华老字号--北京同和居

    同和居饭庄是北京较早经营鲁菜的中华老字号,开业与清代道光二年(公元1822年),原址在西四南大街北口(西四牌楼西南角一四合院内)。主营山东福山帮的菜。同和居饭庄位于西城区西四大街,创建于1822年以同怀和悦之意而命名店名。初建之时,系一小店,以经营家常菜为主,顾客大多是贫民大众。民国初年,掌柜牟文卿请御膳房的袁祥福帮厨,袁祥福凭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等宫廷名菜使同和居有了名气。1939年广和居停业,其大部分厨师来到同和居,使同和居生意火红,名气越来越大。并成为旧京城著名“八大居”饭馆之首。解放前夕,八大居仅存同和居、沙锅居。重新开张的同和居饭庄,为满足多方宾客的需要,吸取其他菜系的精华,增设了鲜活鱼、虾、蟹、蛙、蛇等原料,以供顾客随意选用。其烹制的清蒸鳗鱼,黄焖或清蒸元鱼,三吃蛇(皮炸之,骨汤之,肉炒五彩蛇丝),用油爆、宫爆、铁板烧等技法烹制的牛蛙、秀龙鳝,糖醋脆皮鱼等都受到顾客的青睐。

    据说是清室的一位皇亲,为在宫外有个吃喝玩乐的方便去处,便邀来几个人,开办了同和居。起初生意一般,店也无名气。一日,住在西四缸瓦市的一位掌管财政的王爷偶到小馆吃饭,店主百般殷勤伺奉,精心烹制了几个拿手菜,深得王爷欢心,王爷食后大加赞赏,因此,小馆生意便有了转机。为招揽生意,小馆常以客为友,使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便取“同怀和悦”之意,定名为“同和居”。民国初年,掌柜牟文卿请御膳房的袁祥福帮厨,袁祥福凭三不沾(不粘盘、不粘匙、不粘牙)等宫廷名菜使同和居更有名气。1939年广和居停业,大部分厨师来到同和居,使同和居生意火红,名气越来越大,成为旧京城著名“八大居”饭馆之首。经营的莱点更丰富多彩,最盛时期能做四五百种菜。京城老字号饭庄以鲁菜为主。有八大堂,八大楼,八大居的说法。  

    京城餐饮的兴盛,可以追溯到12世纪中叶,当女贞人建立的金朝把都城迁到北京后,这里的饮食业也就逐渐发达起来。随着后来的元、明、清陆续定都于此,北京城成为了全中国首屈一指的繁华之地,一时间,八方宾客云集,各色人等齐聚,饭庄酒楼,也就随之兴盛起来。到了清末民初,更是形成了以鲁菜为主,清真、淮扬为辅,兼纳川粤,同具宫廷菜、官府菜各色风味的大小饭庄几十余家。其中比较著名的,是被后人称为‘十大堂’‘八大楼’‘八大居’的二十几家大饭庄。称为‘堂’的,一般是规模最大的店铺。不仅有散座厅,还具备舞台场地,可以开大型的宴会,也可以在这里请戏班子办堂会,食客可以边看戏边品尝美食。比堂稍微小的,就叫饭庄或者酒楼。 比堂和楼再小点的,称为居。比如同和居、广和居、恩承居、万福居、福兴居等。同和居在这些馆子中堪称鲁菜之首。

    返回中华老字号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