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中华老字号 民族企业的骄傲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中华老字号--陕西咸阳张记餐饮

纵观咸阳名小吃,有的起于烽火,传于后世;有的出自民间,进入宫廷;有的则是东西南北大融会。经过继承、相融和发展,形成了地方特色和风味,而每一种珍品,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潜藏着美丽动听的故事,也包含着如泣如诉的辛酸。而咸阳张记馄饨就是其中之一,最终咸阳张记馄饨由国家商务部复审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企业。

    咸阳市位乔山之南,秦岭以北,泾水穿腹,渭河过境,山水俱阳,钟灵毓秀。特定的地理位置和地质、地貌格局,使咸阳的“厚土深水”滋润并创造了包括农耕文明在内的东方文明。“后稷教稼”、“公刘彻田”、“郑国凿渠”等等,为华夏历史镶嵌了瑰丽的明珠。2350多年前,改革家商鞅独具慧眼,力促孝公迁徙秦都。从此,咸阳和西安立朝建都,开创王业,不仅演绎了六、七百年的帝王史话,而且在遍布帝王陵冢的咸阳也演绎了陵园文化、祭祀文化、饮食文化的发展和传承,使之成为当时全国饮食消费水平最高,烹饪艺技最佳,名食名饮最多,饮食礼仪最为讲究的地方。时下,各种烹饪书刊名目繁多,琳瑯满目,岂知中国第一部膳馔典籍竟出自于帝都咸阳,这就是由秦国相国吕不韦主持编撰的《吕氏春秋?本味篇》。

    上世纪50年代末,出现了由摊商变坐商的“张记馄饨”,他们制作的馄饨皮薄、馅足,肉多而不腻,鲜香味美,汤汁浓而不浑,冬菜、紫菜、虾皮等辅料全。几十年来历经坎,2003年被中国快餐委员会评为“中国快餐品牌企业”。1994年,张记馄饨还被认定为“中华老字号”颁发了铜匾。

    馄饨是中华民族很早就食用的一种食品,早在西汉时期已经问世,南北朝时期已十分普遍。唐、宋、元、明、清历朝有关饮食的书籍上都有记载。民国时期,街头、庙会,更多出现挑担、摆摊、吆喝之声。新中国成立后,馄饨更成为北京特色风味小吃。

    馄饨的叫法各地不一,广东称之为“云吞”,四川称“抄手”,北方叫“馄饨”。虽京城历来有“冬至饺子夏至面”之说,但在北方其他地区及南方大部,冬至吃馄饨也是风气之一。京城于兹也多有浸染。冬至祭祖食馄饨之风俗源自盘古开天地之说,据记载:“混沌是天地未出现时的景象,中华民族的祖先,在混沌中开天辟地。后来人依据混沌的神话,天形如卵,地如卵黄,完全为天所包围之说,造出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像,故于冬至日食之。”馄饨二字,原为三点水旁,后因用作食物之名,祭祀祖先,就改成食字旁了。

    关于京城人食馄饨之事,还有一段传说。在清乾隆、嘉庆年间,有一本《饮渌轩随笔》中记载:“京师前门有隙地,方丈许,俗称为‘耳朵洞’者。雍正间,忽来一美丈夫,服皂衣,不知何许人,于隙地筑楼,市馄饨,味鲜美。虽溽暑,经宿不败,食者麇至,得金钱无算。”说的是在这座小楼做馄饨买卖,在闷热潮湿的夏季,馄饨过一夜都不坏,因此,生意兴隆,赚钱无数。耳朵洞,就是后来的大栅栏煤市街西边的“耳朵眼胡同”。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在古代称“亚岁”,并有“冬至如年”的说法。在送旧迎新之日食用馄饨。

    按中医的说法,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就是说人也是一样,冬天是一年四季中保养、积蓄的最佳时机。《易经》中也有“冬至阳生”的说法。说的也是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而发挥其滋补功效。

    京城卖馄饨最早是以挑担的形式出现,后来发展到馄饨摊儿,一口小锅,中间用铁皮隔开,一边煮骨头,一边开着锅,随时有人买,可随时煮。     

    返回中华老字号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