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绿色评价”,重在落实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绿色评价”,重在落实

李启群    马鞍山一中 

摘要: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由于受整个社会对应试教育要求的影响,多数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评价制度仍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唯一或重要的依据,因此,很难做到真正的“绿色”。我校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为教师松绑”,来带动“给学生空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关键词:教师松绑  学生空间

20136月,《教育部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意见》提出的改革总体目标是: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这种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被称为“绿色评价指标体系”。可以说,这是自新课程改革以来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其能否得到有效落实,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新课程改革的成败。因此,作为基层学校,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在日常的办学实践中努力加以贯彻落实,采取了两项措施,即为教师松绑、给学生空间。

一、为教师松绑

“为教师松绑”是指根据《意见》的精神实质,制定科学的评价教师工作实际水平和业绩的制度,其内容涵盖教师的师德水平、日常工作状态、教学研究情况和学生学业考试水平等各个方面,并使每一块所占的比例做到均衡配置,不完全以某一方面,尤其是以学生学业考试水平作为评价教师工作绩效的唯一依据。唯有如此,方能真正让教师放下思想包袱,不再计较学生考试成绩一分、两分的差距,教育教学行为才不至于走样变形。

2010年实行绩效工资起,学校经过教代会讨论,建立了《教职工岗位目标考核办法(试行)》,具体的考核内容涉及教师工作的四个方面(考核总分为100),即师德考核(占20分)、常规考核(占15分)、教研考核(占25分)和教学成绩考核(占40分)。师德考核的主体是全体学生,其内容不仅涉及到教师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如备课、上课、作业和辅导等,而且还涉及到教师日常的行为表现;常规考核的主体是教学部门,主要侧重于教师的备课、上课、作业、辅导等几个方面;教研考核的主体是教科室,其内容涉及教师日常教研活动参与情况、教师个人的教研成果等;教学成绩考核就是以期末考试成绩平均分排名的高低作为教师考核的依据。

可以说,我校原有的考核办法基本上能够做到对教师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不同的教师在前三块考核(即师德考核、常规考核和教研考核)结果的差距较小,其对每个教师最终考核结果的影响不大,而最后一项考核(即教学成绩考核),却容易拉开差距,而且有时候差距还很大,因此,教师们都很重视考试成绩的考核。于是,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所有的教师都使尽了各种手段,从课上到课下,抢课时、加速度,让学生进行反复的机械练习,每到期末考试前一段时间,与考试无关的学科都纷纷被考试学科老师“抢占”或“瓜分”,有时候中午休息时间也有教师进课堂义务辅导,一时间学生苦不堪言,教师也累得要死。为了杜绝这种恶性竞争,我们多次采取行政措施加以干涉,但总是制标不制本,学校只要稍微放松管制,教师立马开始给学生加班加点。其直接的结果就是导致很多学生厌学和师生关系的紧张,甚至时有师生冲突发生。面对此状,我们也很苦恼。

正在此时,《意见》出台,我们立即组织学校领导和教师认真学习,并展开讨论,对以往的做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要真正实施素质教育,建立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绿色评价体系势在必行,而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就是要真正地给教师松绑。因为在“为教师松绑”和“给学生空间”两者中,前者才是关键。如果学校仍然以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教师工作的唯一或重要依据,那么,教师就不会放松对学生的要求,就不会去关注学生文化课学习以外的东西,而在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相对弱势的一方,只能屈服于教师的管教,成为考试的机器,这样,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就难以得到保证。

为此,我们研究决定:先从教师评价改革入手,带动学生评价改革。我们把教师考核中的“教学成绩考核”由原来根据“均分排名计算教师考核得分”的做法,改为设置“均分差距浮动区间”,即以学科总均分为基准,任课教师所带班级均分与之相比较,凡是差距在浮动区间(比如,上下浮动3分)内的,均可以获得相同的考核分,超出或低于浮动区间的,酌情加减分。此举一下子就使绝大多数教师在“考试成绩考核”方面的得分差距降到了最低程度,因此,大大地降低了教师们对于考试成绩的过度关注,使他们在心理和精神上得到了真正的放松。在这种情况下,慢慢的,绝大多数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也逐步恢复了常态。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的关注度逐步开始由只注重机械训练和考试成绩,向关注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激发等更为全面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转变,课堂上师生间的互动交流多了、教学气氛也变得热烈和轻松了。课下,教师们争抢时间的现象明显下降了,更多的课外时间被还给了学生,这样,学生的负担明显减轻,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了。这种变化,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提供了比原来更大的空间。

二、给学生空间

“给学生空间”是指根据《意见》要求,建立一整套完善的学生学业水平评价体系,其内容涉及对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等五个方面,彻底改变以往单纯以考试成绩高低作为唯一评价标准的片面做法。有了教师评价改革的铺垫,学生评价改革就顺理成章了。

首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学校拿出一笔资金,为每个学生制定了一个《学生成长记录袋》,用于记录学生在学校所取得的各个方面的奖励证书或荣誉证书。与之相配套,相应地也建立了一整套针对学生个人的评先评优制度,设立了诸如三好学生、学习标兵、学习进步奖、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员、优秀队员、优秀志愿者、优秀劳动者、优秀卫生员、优秀师德师风监督员、优秀眼保操检查员、优秀运动员、优秀广播员、优秀内务(学生宿舍)员、优秀寄宿生、优秀寝室长、优秀小组长、各类校园之星(具备某一方面的特长)等一大批各种各样的奖励名称,凡是被评为优秀者或经过学校认定的同学,均可获得学校颁发的获奖证书和专门定制的奖励本。另外,针对集体的奖励,除了传统的优秀班集体、优秀团支部、优秀少先中队之外,学校还专门设立了优秀寝室奖、优秀卫生集体、优秀学习小组、优秀运动集体、优秀活动参与集体等。凡是集体获得优秀的,学校均颁发奖状,其组长或负责人均可获得学校颁发的证书。上述所有的获奖证书均可以放入学生自己的《学生成长记录袋》之中。《学生成长记录袋》平时放在班主任处保管,每个学期结束前,均由班主任将其发放给每一位同学,由他们带回家,交给自己的父母审阅,父母必须签字确认,并对自己孩子在下一个学期的学习生活提出新的要求或希望。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开学后,再将《学生成长记录袋》交给班主任保管。到了初三毕业时,《学生成长记录袋》将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也是评选优秀毕业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到初三毕业时,学校在初三毕业典礼上将每一位同学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再返还给学生,作为毕业纪念品保存。

对于我校的每一位同学来说,《学生成长记录袋》是他们初中三年学习生活最客观和全面的记录,其内容涵盖了每一位同学在学校生活三年的方方面面,真正做到了不以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依据,每一位学生,经过努力,都可以在自己最擅长的某个方面找到自信和定位,因此,不仅每个学生十分重视,家长也很关注和支持。可以说,我们实施的《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给每个学生都提供了最为恰当的发展空间。

其次,将原来的每个学期末的《学生成绩报告单》改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为了有效地促进《学生成长记录袋》制度的真正落实,学校制定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制度,并以此替代原来每个学期期末给学生发放的《学生成绩报告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的内容涵盖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共内容包括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生活方式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五个大的方面,25个小项)。这一方面评价的主体除了班主任以外,还增加了学生自评和科任教师评价。这样就更能客观公正地评价一个学生平时在学校方方面面的表现情况。第二个方面是学业综合评价(其内容包括平时成绩、期末成绩和总评成绩)。其中“平时成绩”一项由科任教师提供,其评价内容不仅包含平时的考试情况,而且更为关注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和努力程度(也就是说即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只要平时认真努力,也一定能得到好的评价和高分,而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学习态度不端正,也可能只能得到一般的评价和分值)。另外,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报告单》中还增加了“家长寄语”一栏,请家长对孩子上个学期在学校的表现情况进行鉴定,并对孩子提出下个学期的努力方向。

   目前,经过几年的实践和不断的改进,我们学校基本上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教师和学生评价机制。当然,我们的评价制度肯定存在一些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