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绿色注入活力,特色引领成长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绿色注入活力,特色引领成长

                   ——记含山一中探索绿色办学之路

胡成芳   含山县第一中学

    摘要:本文试图解读含山一中在践行绿色教育理念,追求教育特色方面所做的努力。通过分析绿色教育理念提出背景,含山一中现状来解读含山一中绿色教育实施策略及成果。

    关键词:绿色教育;绿色课堂;特色办学

   一.绿色教育提出的背景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绿色教育”的理论渊源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其核心指导思想是科学发展观。

我国“十二五”规划首次以绿色发展为主题,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绿色环境、绿色生产、绿色生活、绿色医院、绿色城市、绿色行政……一系列绿色行动应运而生。

习近平主席在20151130日指出“‘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中华文明历来强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面向未来,中国将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十三五”规划重要内容,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通过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发展绿色建筑和低碳交通、建立全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形成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那么,整个社会都在倡导绿色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教育更应该绿色发展,投身于绿色行动。因为,教育决定着人才培养的品质,决定着社会的未来,我们在教育战线的绿色行动就是把眼光放远一点,从自身做起,倡导实施绿色教育,这是中国教育跟上中国“绿色发展时代”的步伐和顺应社会绿色发展的需要。

   二.含山一中现状微探

    含山一中位于含山县城中心,占地70000平方米。20138月与原九连初级中学合并后形成东西两个校区。现有教学班84个,学生4046名,教职工263人,中学一级以上职称教师185人,占专任教师的70.34%,学历合格率100%

2014年程昌贵校长接任以后提出鲜明办学理念: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以“把学校办成探索求知的学园,充满亲情的家园,校园充满神圣、魅力和诗意,成为学生和教师最向往的地方。”为目标,并且明确在此基础上提出“绿色教育”的品牌打造,要着力在 “绿色人生品行”奠基、“绿色生态课堂”打造、“个性生态空间”发展等方面做实、做强、做精,为学校向前发展迈进打下坚实的基础。确定了办学理念后,程校长又把办学理念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一条主线,贯穿到学校的教育教学全过程当中,引导学校全体教职工按照办学理念的要求,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合理确定学校运作的基本原则,促进学校运行各个环节的不断完善和创新。所有管理人员和教师的教育行为也都统一到办学理念之下,使办学理念成为全体教职工的行为指南。绿色办学理念将学校凝聚成一个整体,共同构建一种适合于师生发展的人文环境和校园文化,使师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在程校长绿色办学理念指导下,这两年多来学校不仅在环境整治上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教育教学效果上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先后取得了语文报编辑部颁发的人才摇篮奖,含山县第六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和马鞍山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优秀组织单位等一系列荣誉。教师在绿色教学理念引导下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涌现了一批像孟凡东、周邦军、戚新功、蒋明霞等专业素质过硬,教学理念先进的优秀教师。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先进的绿色教学理念,那么含山一中在践行绿色发展,特色办学方面做了哪些摸索呢?

   三.践行绿色发展,探索特色办学

   (一)绿色教育的内涵及核心理念

   “绿色教育”的最终理想,是实现“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地扬弃”,“通过并且为了人而对人的本质的真正占有”,是“人的自身向社会的(即人的)人的复归”,“这种复归是完全的、自觉的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它将努力使“个人的独创的和自由的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将在保证“一切社会成员有富足的和一天比一天充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引文见《马恩选集》)

    绿色发展的核心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以学为本的发展为本,是教育以人为本的具体表现,是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绿色教育”是在与应试教育长期反复较量中孕化形成的,体现了新世纪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素质教育历经磨励后脱胎换骨、不断完善提升的世纪宠儿。“绿色教育”融入崇尚民主科学、张扬自由个性、激励实践创新的时代精神,努力为新世纪培养心胸开阔、志向高远、基础扎实、特长突出、素养全面、个性鲜明、富有自主意识和独创精神、勇于探索实践的现代英才。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要返思的是:学生成绩是绿色的吗?学生成绩的“单位消耗”是多少?我们的教育发展是否也存在“三高两低”的现象?如果存在,那么我们教育“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又是什么?

    教育消耗的不仅仅是国家投入的设施设备和教育经费,更有师生自身宝贵的时间。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教育活动的单位时间效益,则无异于浪费师生的宝贵生命。高投入、高消耗势必导致高污染:学习内容的单调,学习方式的粗放,发展目标的单一,学习后劲不足,操作能力低下,缺乏创新精神……这种以牺牲学生身体健康和幸福快乐为代价的粗放型教育发展方式,严重影响了一代人的身心健康和幸福成长,甚至这种污染是可持续的。

因此,绿色教育是中国教育的必由之路,绿色教育的内涵应该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精神世界,顺应学生自然天性,追求成长生态平衡,强调持续发展。绿色教育的核心理念即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展,都能成才。人人有才,人无全才,取长补短,全是英才。

   (二)绿色教育的实施策略

   1.打造绿色课堂

    绿色教育是尊重人、感染人的教育。在实施绿色教育的过程中,努力创设科学、民主、和谐的绿色课堂,让学生学会学习、乐于学习,能创造性地学习,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切身的体验和深刻的感悟,并将各项德育目标和任务贯穿于学科教学之中,始终坚持“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人文的精神塑造人,以绿色的环境熏陶人”,真正实现全方位育人。

绿色课堂,是提高教师工作效率,减轻师生负担,有效推进课程改革的主要途径。它确定以语文、数学教研组为龙头,向其他组推进。通过教学资源共享、集体备课、学习型教研组建设、教学论坛、教学与科研结合研究、绿色课堂(优质课和汇报课)等的研究,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模式。在打造绿色课堂上,学校做出一系列尝试:

   (1)“名师工程”和“青蓝工程”塑造优质品牌形象。

“名师工程”倡导“榜样示范、智慧共享”,每年市级以上教育骨干都要做到“三个一”:在校内上一节公开研究课或作一次讲座,一学年至少有一篇文章在省级报刊发表,向全校教师推荐引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

“青蓝工程”倡导“讲求实效、纵向延伸”的原则,师傅和徒弟一学期至少要互相听课15节。在帮扶效果的评价上多进行纵向比较,多看徒弟本学期的进步和取得的成绩,多看徒弟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幅度,真正发挥青蓝结对的“传、帮、带”的效果。

我校贾成华副校长以身作则,成立“贾成华名师工作室”,热心帮扶引领,追求辐射效应,三年来成果斐然,在化学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校教师达263人,其中有不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积极进取的年轻教师,学校依托这一资源大力推进“青蓝工程”,让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引领年轻教师专业成长,有效提升了学校的教学水平。

在“名师工程”、“青蓝工程”的带动下,学校引导教师向“40分钟要效率”。为此,我们重点注意抓三个环节:一是抓有效备课管理。集体备课是为了提高教师个体的有效备课。为了切实提高备课组集体备课的质量,我们采取先现场观摩优秀备课组的备课,再由备课组按计划实施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活动我们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和主讲人,每次活动结束收齐台帐资料,确保备课组研究的质量。二是抓高效课堂管理。要求教师努力加强对学生课堂练习设计和作业分层及有效性训练的研究,改进教学方法,认真指导学法。在积极探索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绿色课堂,快乐导航”有效课堂的基本模型,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有效。对各科单元练习卷、期终复习卷、考试卷建立审核制度。试卷要求注明制卷人姓名,并递交电子文稿经教务处审核后文印室方可誊印。这样切实提高练习和测试的有效性。

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应本着“学习是最大的福利”的理念,只要有外出学习听课、培训的机会,不管是县内的,还是县外的,学校都派出老师去学习。这样的学习使一批教师受益匪浅,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素质。通过不定期地开展学科研讨活动、教师的合作论坛、课题的研究等,促进教师专业品质的提升。

   (2)课题研究推动教学改革,绿色课堂呈现生命活力

    教科研是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繁荣教育理论与研究的必要手段,有助于践行“绿色教育”理念。我校坚持科研兴校战略,努力实现教师队伍由教书型向学者型转化。课题研究是一所学校教学研究的品牌,也是统领一切教学工作的意义所在。课题研究的着眼点就在课堂教学中,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公开教学活动、“每周一课”及平时教学中一个个鲜活的课例和即时的反思支撑我们的研究,将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我校先后申报省市级级课题若干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朱兴祥主持)《基于电子白板的交互式课堂教学研究》(张明荣主持)《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对学生差异的研究》(黄义刚主持)《基于文本修辞提高文本解读能力的实践研究》(庆俊生主持)等等。每个教科研组都在主课题下确立二级子课题,每位教师也确立小镜头、小专题的三级子课题,形成完善的课题研究网络。课题研究遵循个体探索与群体研究相结合、案例研究与理论论证相结合的原则,同时做到课题研究“五个一”:一份方案,一本记录,一组案例、一节实验课、一篇论文。

2.追求内涵丰富的绿色文化,走特色办学之路

学校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是一种引领,虽不一定都看得见、摸着着,但学校的学风、教风、校风的积淀正是在这种引领下逐步形成的。让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美丽的熏陶和艺术的享受。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注重有形文化建设和无形文化建设,从而达到育人环境优质化。在有形文化建设上,注重美化、净化、绿化、教育化。校园环境温馨雅致,整洁一新,让人赏心悦目;校本教材知识丰富,可读性强,让人增长见识。在无形文化建设上,更注重人文性、感悟性、实效性,为学生营造一片片健康的绿色成长氛围。

 1)研学课关注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每到周三和周五下午的第三节课,来到含山一中,你会发现这是一个快乐的世界,因为七年级学生正在参加丰富多彩的研学活动课。他们或扛着锄头在操场边上开辟生物新天地,或正在教室里群情激昂地辩论,或正在书法室挥毫泼墨……陶行知说的“与其把学生当天津鸭儿添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锁匙,使他们可以自动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也是兴趣实践对于学习的重要意义。

   (2) 重视书法教育,创办书法特色学校

   书法知识博大精深,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书法教育有利于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培养:一是思维能力的培养。书法艺术具有形象和抽象二重性的艺术,古人云:“夫书肇于自然。”书法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是“道法自然的”,如梁武帝说:“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书法艺术以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美的感受。有的作品能使欣赏者的心灵处在平静安宁状态,并唤起人们对生活亲切美好的感受;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股不可抑制的生命活力,并唤起人们豪放的气魄和不屈的性格;有的作品使欣赏者感到有一种巧夺天工的和谐完美,并唤起人们协调严谨的作风。

绿色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成功的人格,书法教育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人的品格,在这一点上两者是一致的。清末书家杨守敬说:“学习书法,一务品高,二求学富,三须艺娴。”“品高”也就是品德高尚。

我校重视书法教育,每天下午都有一节书法课。学生不仅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而且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得到了培养。在多年如一日的坚持下,书法成果喜人。我校赵姝娅同学仅15岁便破格被中国书法家协会收为会员,黄奕菲、夏珺辰、徐美欣等同学多次在马鞍山市现场书法比赛中获奖。

绿色教育主张和谐,追求和谐的境界,同时扎根土地,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绿色教育的目标是提高校园生活质量,提升师生生命状态。让师生身体健康,幸福快乐,顺应自然,和谐共进。含山一中始终践行绿色教育理念,这给古朴的含山一中注入了活力,全校教师在程昌贵校长的带领下,努力探索特色教学之路,引领学生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气候变化巴黎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习近平 2015年11月30日)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2卷第120页,第3卷第516页、第322页)

   3.《浅议书法教育的作用》(新东方教育论坛)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