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绿色教育,从课堂开始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绿色教育,从课堂开始

                  马鞍山二中实验学校     许永传

   摘要:什么是“绿色”?即顺人、事、物本身自然生长之规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安全的标志;绿色,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绿色课堂需要特别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绿色课堂更需要关注于人,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良好的教育环境。绿色课堂需要把握三个方面:一是和谐的关系是培养学生人格的基础,二是提升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三是创语言绿色的安全课堂。随着历史学科绿色课堂的不断推进,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历史,更喜欢历史课。

   关键词:绿色课堂、人文素养、教师、学生

2001年,我国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叔子提出了“绿色教育”的教育理念。什么是“绿色”?即顺人、事、物本身自然生长之规律。绿色,是生命的象征;绿色,是安全的标志;绿色,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绿色课堂需要突出时代特色,培养适应社会的人;绿色课堂需要传承文明、习惯养成、务实创新,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绿色课堂需要特别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绿色课堂需要关注的主体是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培养科学和人文的精神;绿色课堂更需要关注于人,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培养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的不断持续发展。

历史学科的绿色课堂,自己尝试了几点做法。一是和谐的关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二是提升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三是创语言绿色的安全课堂。

   一、和谐的关系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础。

现今的教育中可以说“关系决定一切”,那么在历史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需要处理几种关系。(1)历史教学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和谐。需要让每一位学生得到发展,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信,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让自己的个性特长得到优化和不断发展。(2)正确处理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和谐。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人格,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课堂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在教学中注意表扬和批评的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注意因材施教不断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树立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不断完善人文素养。

   二、绿色课堂----提升历史学科的人文素养

   1.历史学科的历史事件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做人道理。

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事迹,以此感受其中的人文精神,从而学习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此同时,教师还应在课前和课中认真研究教材,充分的发挥教材内容中所具有的人文内涵和价值,为学生创造一个人文气息浓厚的优越学习环境。课堂中要特别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学生就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在活动中主动展现和表现自身的能力,以此达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的目的。另外在历史教学中,还应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让师生能够共同的发展。

每位教师都是课堂教学的实践者和操作者。为了达到和落实课堂要求、课堂标准,应该把课堂教学发展成为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探讨的学习环境。例如,在讲授“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师生可以一起观看相关的视频资料,利用小组合作模式,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让每个学生参与到讨论中。总而言之,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在这个情境中相互讨论,得到共同进步。

   2.利用历史学科大量的人文素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历史教材中所蕴含的人文素材,激励、感染和影响学生,达到震撼学生心灵的效果。可以利用课本上的知识对学生的心灵进行教育。例如孔子儒家思想、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等。

也可以通过学习近代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屈辱和中国人民坚持抗争、勇于探索的历史,感受伟大的爱国情怀。例如:我在进行《五四爱国运动》这节课的教学时,通过视频《我的1919》,让同学们感受弱国无外交的道理,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弘扬五四精神”这一目时,同学们纷纷畅言,要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使祖国更强大。这就表现出了他们能够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在初三上册第4课《大化改新》这节课时,通过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和国情,学习了古代日本模仿中国隋唐制度进行的改革,及今天日本的国际地位等。同学们感受到日本民族的特点是,“居安思危”、善于学习、勇于创新。在课堂总结启示时,同学们纷纷发言,“我们国家也应该学习日本民族的特点,善于向进步国家学习,善于学习别人的优点”,“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等等。这样本节课的历史人文教育目标已经达成。其实,历史教学中的每一节课都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平台,只要我们历史教师善于挖掘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深刻体会,并以实际行动追求崇高的人生目标和人生价值。这样我们就实现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达到了教学目的。

   三、绿色课堂----创语言绿色的安全课堂

历史教材作为历史教育的载体,由于篇幅的限制,总是有选择地编写,不可能把历史全貌完全呈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历史教材的丰富性和可读性,有些读起来甚至索然无味。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再一味地照本宣科,历史课就变得毫无趣味。这就需要历史教师能够超越教材,有“大历史”视野,根据实际需要多角度呈现历史的丰富性;并且历史教学中教师语言一定要把握“准确”和“精炼”。

   1. “准确”的语言是绿色课堂基础。

  历史课堂语言最要紧的是准确无误。课堂中我们必须力求做到语言确切,用词严谨。例如秦灭六国之前,嬴政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你必须以“秦王”相称,称他为“秦王嬴政”;秦灭六国,全国统一,嬴政称帝,秦朝的历史开始了。这样,称皇帝以后的嬴政,你必须以“秦始皇”相称。“秦王”和“秦始皇”、“秦国和秦朝”,一二字之差,如果颠倒了时序,前后乱用,或者模棱两可,闪烁其词,都是科学性的错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应该是: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有的教师说成是:推翻了“封建制度”。我们知道,辛亥革命只是赶跑了一个皇帝,结束了封建帝制,而我们的社会依然是封建社会,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后来新老军阀的统治,都没有改变封建统治的本质。在这里,“封建帝制”和“封建制度”,文字上的差别无几,而概念却完全不同。

  2.“精炼”的语言是绿色课堂支柱

历史课堂语言要讲究精炼,说话务求干净明白、简炼。教师走上课堂的第一天,就应该防止出现类似“官腔”、“训话腔”。一句话一个“啊——,”两句话一个“懂吗?”,不断的“这个、这个”,无数的“嗯、嗯”……这些内容的出现,会让你讲话的内容蒙上一层尘雾,使本来丰富而有意义的内容失去它应有的光彩。为了让学生全部听懂教师的讲课内容,有一些好心的教师养成了重复的毛病。为什么要多遍重复呢?这其实成为了蛇足。那么,在特别关键的地方,教师完全可以把已经说过的意思,换一种说法,从另一个角度再表达一次。例如当你介绍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荀子时,说:“荀子和孟子是齐名的。”如果担心学生没有听不清楚,最好不去作一次简单重复,你可以补充一句:“荀子和孟子在当时有着同样崇高的社会地位。”有的教师讲课,知识量、信息量丰富,语言表达既准确精当,逻辑性又强,学生获益非浅。而有的教师话语内容贫乏,言不及义;或者虽并未离题,但含金量太少。如喝橙汁,掺水太多,浓度不够,淡而无味,吊不起人们的胃口。其实这就是课堂语言含金量多寡的问题。课堂语言含金量太低,必然激发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必然有损于课堂的质量。

    绿色教育、绿色课堂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改进做法、不断完善。绿色课堂中我们若能引领学生从闭塞的思维中走出来,以更宽广的胸襟去看待历史,学生会发现厚重的历史中趣味无限;若能引领学生以同情之理解去感悟历史,学生会发现历史与现实的关联;若能引领学生以审视的眼光去观察历史,学生会发现历史中到处闪耀着智慧之光。历史学科绿色课堂若能达到此境界,相信学生一定会喜欢历史,更喜欢历史课。

    参考资料、文献:

    1.加强中学生人文素养教育  《新课程学习》。

    2.《浅析历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J].教育理论与实践,孙献民。

    3.《利用历史素材对中学生进行意志品质教育》[J].文教资料,李民弟。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