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构建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学校管理实效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构建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学校管理实效

马鞍山市第十六中学课题组    查 辉  张映雪  王 敏 

一、课题研究背景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当前我国的学校基础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之一就是德育的实效性较差、针对性不强。多年来,学校、社会和家庭教育相脱节,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道德品质、行为规范培养。

经过观察,我们发现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有:讲粗话、大声喊叫、随地吐痰、不遵守公共秩序;把损坏公共财物看成是英雄行为;把帮助同学打架看成是“行侠仗义”;任性执拗,有意不遵守纪律,肆意妄为;沉迷网络,耗费了宝贵的学习时光等。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是: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要自由不讲责任;学校及教师重“智”轻“德”,一切以分数为准;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政府放弃本应承担的责任,家庭教育方面,多数家长往往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其他不甚关心,家长认为只要给孩子吃饱穿暖没病没灾就行了,而教育则是学校、教师的事,很少主动与学校联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所能达到的,需要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因此,如何抓好日常的管理和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学校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阵地,今如何发挥校园德育优势,营造良好教育氛围,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学校德育的作用就是引领学生、塑造品格、养成习惯、成长成人。

基于此,我校在近几年德育工作实践中对德育理论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对德育现状给予了高度关注,从2009年初开展创建“文明班级”流动红旗活动,制定了流动红旗评比办法,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旨在通过开展评比促进活动,开展有效监督、评优促差活动。使班级与班级之间既开展竞赛, 又互相监督,同时又激发同学们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更好地提升全校学生素质,促进校风校纪的提高,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希望通过评比,激发同学们竞争意识,培养集体荣誉感,更好地提升学生素质,促进校风校纪的提高,使我校的德育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

细化常规管理,在激励中进行行为教育。使学生形成尊师守纪,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奋学习的良好校风、班风。做到常规管理每日检查,每周公布,使《守则》和《规范》内化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同时把常规管理检查评比的结果与班主任考核动态挂钩。

具体做法是:全校所有班级参加评比,评比项目涵盖学生的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校内外的活动、表扬和奖励等各个方面,每个项目都有明确的计分标准,定期汇总,实行两周一次的流动红旗评比,在周一升旗仪式上举行隆重的颁奖仪式,授予流动红旗。此后经过不断修改补充完善,做到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马鞍山十六中“文明班级”流动红旗汇总表

十一十二       (第 期)    日期 2010. 11.811. 19

 

两周

20

两周

10

两周

10

  广  

      

    

  

10  10   10

广

稿

11

10

广

稿

12

10

创先争优

 

 

 

 

10  10

101

15

19.5 20

9   10   8  

11.510.5

8

102

8

19.517.5

9.5 10  9.3

11  11

10

103

13

17.5    18

9.5 9    8.3

11.5

8

104

16.5

20   20

9   10  9.3

11 10.5

102.5

201

15

18     18.5

8   6.3  7.3

11.512

6

202

10.5

19.518.5

9   8.2 9.5

10   10.5

8

203

17.5

20   19

9  8.2  8  

11.5  10

6

204

13

19.5    17

9   6.2  9  

11 11.5

6 2

301

9

20   18

9  8.2  7.4

10.511

8 1

302

11.5

13.5   17.5

6   5.5   5.9

10.511

6    1

303

17

19   19

8  8.8   8  

12 10.5

8 2

304

14

19  18.5

9  8.5  9.7

11.512

8 2.5

 

 

 

 

                 

 

马鞍山市十六中学生行为规范检查记录表

周次  十一、十二、                          日期: 11.8——11.19

 

逗留校门

校内

骑车

喧哗

打闹

手机

MP3

吃零

 

乱串

班级

乱丢

垃圾

翻越

围墙

打架斗殴

 

 

101

 

 

-2

 

 

 

 

-1

 

-3

-1

15

 

 

评比活动具有下列特点:

1)长期性。不搞突击评比,坚持每周检查。

2)全员性。所有班级和学生均参加流动红旗竞赛。

3)及时性。每周考核成绩一公布,成绩低的班想办法克服缺点,针对薄弱环节,制定相对的整改措施。

二、课题研究过程

结合开展流动红旗评比活动的时机,我们提出了“运用创建文明班级流动红旗的管理机制,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德育课题,于20099月报市教科所批准,定为德育微型课题,

学校成立课题组,在认真学习课题论证方案和研究目标、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以校长为首的领导小组,负责实验课题的目标制定、任务分解等,指导课题组开展实施研究,做好活动安排、资料收集整理常规工作;政教处为龙头,团队协助,班主任抓落实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体系。坚持以正面教育、引导为主,创设竞争、激励机制,常抓养成教育日常工作把学校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从学校的实际、学生的成长需要、习惯养成的规律出发,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课题研究的步骤是:

通过培训、宣传,提高认识;

创设环境,熏陶良好习惯;

全员参与,制定行为规范;

榜样示范,引领行为习惯;

持之以恒,训练良好习惯;

创新体系,科学评价习惯。

 一、建立宣传体系,渗透养成教育

   1. 抓学生的起始教育,强化行为规范教育训练。

在实践中,狠抓新生起始教育,每年对初一年级新生进行入学培训,专题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观看专题录象,特请武警教官对新生军训,进行队列、文明、卫生、守纪训练,磨练学生意志,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直观概念,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收到家长、社会一致好评。

   2.注重学科渗透,渗透养成教育。

德育为先,成才先成人,德育与其他诸育应是协调发展的。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新课程对课堂教学提出的目标是三维的,不仅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这就需要任课教师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充分揭示学科德育内在联系,把思想品德课、专题教育课和其他各科教学作为文明养成教育的主渠道,要求各老师挖掘教材的内涵,渗透养成教育。

   3.重视班会课和主题班会。

学校根据各年级按不同年级德育目标和养成目标进行分段教育,加强对学生如何做人,做什么人样的人的指导,切实发挥主题班会的启智育人功效,促进学校和谐班集体的建设,其中102班的主题由“感恩父母”升华为“常存感恩之心”,201班的主题“我爱我的班”,目的是增强学生集体观念和集体荣誉感,在良好班集体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发挥自己的光和热,通过“大陋习一起找”、“好习惯伴我行”等活动中,激发了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学生以自觉行动实践着自我承诺。两节班会课内容充实,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和身心发展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4.加强班主任培训学习

教育者要先接受教育,学生有模仿的习惯,而且模仿能力特别强,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一举一动更是学生的榜样,共同探讨教育的方法,采纳众多建议,完善管理方法,更新育人观念。走出去,到周边或外地学习、培训,今年学校先后派出5名班主任参加在南通、南京、溧阳等地举办的全国班主任研讨班学习。每年暑假举办班主任培训班,特邀市名班主任到场作专题讲座,引导班主任主动参与德育科研,运用探索新的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更新了班主任教育观念,提高了班主任的工作能力。

   5.丰富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温馨的育人氛围。

学生行为规范与环境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行为和素养,必须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我校注重校内外硬环境建设和管理,重视对校园环境进行了美化,栽种宝塔松、雪松、石榴树等。创设健康和谐的育人氛围。布置精美的橱窗画廊、文化走廊、校训墙等,校园宣传画廊主要展出:榜样篇、校园之星、学科竞赛、征文获奖、表彰先进、健康园地、法制专刊、科普宣传、学科园地、德育简讯、校风学风、各种宣传图片、重大时事政治,让学生从中摄取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使学生的规范行为在“润物细无声”的境界中熏陶感染而成。

通过温馨教室的创建,努力营造浓厚的人文氛围。教室墙面布置了名人头像、名人名言、文明礼貌用语等。每天大课间定期进行校园广播,自办节目由学生组稿,播送国内外大事、校园新闻、好人好事、音乐欣赏等。

如今走进我们的校园就给人一种清新的,绿树成荫的、书香十足的绿色校园、书香校园氛围之感,促使学生产生遵守文明行为的意识。让学生在享受美好环境中养成一种爱护公物、讲究卫生,保护环境,争做好学生的好习惯。

二、完善监督奖励机制、促进养成能力提高

1、建立评比表彰激励制

学校以班级为单位设立了比行为规范、眼保健操、广播操、卫生、公物保管、文明礼仪、好人好事、广播站、黑板报等五项竞赛评比制。一方面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习惯,另一方面加强集体主义教育,每周(或二周)公布一次,授发流动红旗,以此作学期末评比文明班集体(先进班集体)的依据,以评比促良好行为养成。

每天由一名行政人员、两名教师、值周班级学生佩证值日,早上650在校门口迎接师生到校并问“早”、问“好”,培养学生的文明礼貌用语。中午巡视校园,检查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的遵守情况,如发现偶发事件由政教处及时教育矫正,效果立竿见影。

学校通过“天天评,周周比,常反馈”,对检查、评比为优胜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每学期期末,对表现突出的班级给予文明班、示范班的荣誉。梯级激励机制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实现了在评价激励中践行校训,内化行规习惯的目的。

每学期开学初,全体学生在班干部的带领下,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对班级的行规管理目标、行规管理措施进行集体讨论、商量、确定,学生就班级工作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各班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制定了班级目标、班级公约,营造和谐美观又有个性的环境,激励每位学生为实现班级的目标奋发向上。此外,学校还组织全体学生设计校园文明语活动,在广泛征集的基础上把入选的文明提示语布置在校园的走廊上、楼梯口等公共场所,以同学们认同的、喜闻乐见的文明语言来提醒与规范大家的言行举止。

 2、互相监督制

校园里设立了监督制,纪律检查员每天巡视不文明违纪现象,卫生监督员督察不卫生的行为,班级包干区域的卫生;各班成立课间巡捡保洁小队,有垃圾马上打扫保护校园环境整洁干净;建立表彰机制,及时表彰好人好事和行为习惯标兵,发挥榜样的力量,开展校园之星的评选工作,树立正面典型,强调学身边人、做身边事。

抑恶扬善,宏扬正气,违反学校纪律的,是要被扣分的,好人好事,对学校、对班级、对他人做贡献的行为可以享受加分,正反两面对比度大。多形式多渠道多方法的管理监督机制,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对比,我们发现违纪学生大大减少,我校的声誉在社会中不断提高,校园卫生状况处于常态,文明礼仪之风正在朝着健康的轨道运行。

 3、搭建自主管理的平台,创设内化的活动载体

学生参与学校行为规范管理评价的过程是青少年道德教育自主内化的体现,学生在自主管理中培养了能力,学生作为主题既有示范与指导职能,又享有评价权。实现了行为规范从他律到自律的转变。

在制订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到可操作性和有利于平等竞争,评比细则既注重对学生日常规的检查,又注重于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教育。以年段为单位进行评比,充分考虑到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的个体差异,创造平等的竞争环境。

德育内化的载体就是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通过开展了“感恩行动”、“文明礼仪在身边”等活动,每位学生都是活动的参与者,也是组织者,更是管理者。通过“陋习曝光”、“微笑行动”等系列活动的开展,学生自觉养成了“文明走路、文明待人”的好习惯。

加强了学生爱惜财物、勤俭节约的教育。把能回收的垃圾(如废纸、易拉灌、矿泉水瓶等)另类存放,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同时增强环保意识。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寓“教”于各项活动之中。如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活动和班级文化展示活动,使学生们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受到熏陶和教育。寓教育于活动中,让学生思想得到净化,情操到陶冶,情感得到升华。

每学期学校有计划地分年级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参观市博物馆、市污水处理厂、气象台、南京青少年科技馆等,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自然、走向社会,拓宽学生的视野,让现代学生不仅掌握扎实的科学知识,更具有了解社会、了解自然,学会欣赏、学会创造,懂得关心、懂得合作的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更是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意识。从中唤起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帮助学生创建了自信、自谦、自爱和朝气蓬勃的人生态度,也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规范、自我约束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课题研究初见成效

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有效载体,它发挥了良好的教育作用,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激励了师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开学来,每周将各班纪律、学习、卫生、安全、活动等情况通过大展板的形式清晰地再现出来,逐项量化,进行通报,并为优秀班级授予流动红旗。

    实行流动红旗评比制,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各班争创先进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活动凝聚了人心,增强了集体荣誉感,推动了班集体建设。各班班主任工作非常投入,积极开动脑筋,在管理的模式、方式、方法上不断创新,各班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学校出现了人人守规范、个个争先进的喜人局面

经过一年的实践探索表明,创文明班级流动红旗评比活动是抓好日常教育和管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提高文明程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

1、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文明礼貌的程度提高了。本学期以来,校园内部乱扔乱丢垃圾的现象得到较好的整治,整个校园的卫生环境得到较大的改善,学生遇到老师问好的现象增加了,校园内杜绝了打架斗殴的违纪行为。
    2
、刻苦学习的学习风气浓了。学校出现了的可喜局面:迟到少,旷课少,作业抄袭少。从期中考质量分析上看,学习成绩稳步上升;从家长会反馈情况看,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满意率提高了。
    3
、集体观念大大增强。“为班级添光彩,为学校争光荣”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常见同学围在学生违纪日公布栏前,关心本班的违纪情况;常有班级同学自觉到政教处询问,是否有义务劳动的活可以干可以加分;常有学生通过校长信箱,大胆地反映校园存在的不良现象。据政教处的记录,本学期来学生所做的好人好事达100多件。
    4
、形成了人人抓德育的可喜局面。由于红旗班级的评比活动与班主任的利益、科任老师的利益挂钩,从而使班主任与科任老师的责任心增强了,班主任、科任、学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强大的德育教育合力。
    5、增强了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学生值周工作的开展,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自我教育,尝试当文明督导员的机会,亲身体验到督导学生工作的难处,有了这个认同感,就能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从而使学生督导工作顺利地开展,同时也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竞争意识、民主意识。他们在工作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提高了自身素质。

课题研究的实施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促进了教师思想认识。

第一、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精神。流动红旗评比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班集体活动与班级和学校的荣誉息息相关,人人都以自己的文明守纪行为,为班级增添光彩为荣。

第二、培养了学生的文明守信行为。学生的仪表服饰、礼貌用语都是评比内容,竞赛中举办的各种活动要求严密有序,对学生养成文明守信的行为习惯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第三、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习惯,不仅是学业的基础,更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每周进行一次流动红旗评比小结,实质是为学生指出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的,这对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矫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培养了学生的成功意识。一个班级争创文明班级,夺取流动红旗,需要人人参与,个个出力。只有每个人都成功,才会实现整个班级的成功。

第五、调动了班主任管理班级的积极性。班级的评比结果,不仅与班级的先进相联系,还直接与班主任的津贴挂钩。体现出多劳多得和优劳优得的原则,对调动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抓好班级管理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第六、教师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全体教师从深层次认识到“守则”、“行为规范”是学生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必须执行的行为标准,它不仅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和引导的依据,也是家长对子女进行管理和教育的依据,对于改善学校和家庭的德育工作有作重要的意义。

强化学生文明习惯养成教育,教会学生做人,不但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也是强化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更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生发展的归宿。在实验研究中,学校整理编辑了独具特色的《教师德育论文集》、《学生养成教育习作集》、《班主任工作经验集》等校本读物。

在实施过程中,学生的文明、礼仪、学习、卫生等各种行为习惯得到了很好的规范,学校环境、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正在逐渐形成。

学校形成了以“人文加制度约束”的管理机制,建立起了一系列切合实际并行之有效的规范学生行为的管理制度,改变了以前零乱、分散的缺乏系统性的管理方法,

四、反思问题所在,养成常抓不懈

实验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在研究中也发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反映在:

1、学生行为习惯具有反复性。养成教育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需要建立一套长效教育机制。

2、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受社会大环境制约,需要提高社会中所有人的行为习惯,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大环境,让学生生活在一个良好行为习惯大环境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家长素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提高家长素质对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有着直接的作用。

4、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体制,形成良好的德育工作运行机制,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

5、健全家庭、社会、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机制,继续开展警民共建文明校园活动,办好家长学校,做好行为偏差生的帮教工作,使之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教育格局。

6.开设“心灵之约”心理咨询室,加强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7.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主题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深化其道德情感,内化其行为。

7.通过“文明班级”、“三好学生”,“校园之星”等评选表彰活动,树立学生身边的学习榜样,形成讲规范,做文明学生的氛围。

8、有些评比项目量化较难,可操作性较差,没能准确对学生的言行进行公正的评价。考评工作尚难确保公正、公平,评分工作难免有失偏颇。
9
、建立班级日志制度和学生值日轮岗制度,实行值日代表在升旗仪式上对学生一周的行为规范表现作点评,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

   总之,红旗班级评比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红旗班级评比这个主载体的作用,把学校的各项德育内容有效地融合进来。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