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校本培训”之我见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校本培训”之我见

当涂县亭头初中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教育目标的调整、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的更新等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那些以不变应万变的经验型教师越来越跟不上新形势和新变革的需要,人们热切呼唤学者型、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大批量出现。在这一背景下,如何使广大教师在理解掌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相关理念、理论和要求的基础上,更好地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实现相关理念,即开展以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为主的校本培训,显示出比较重大的意义。

校本培训是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重要形式之一。而对于绝大多数一线教师而言,立足于本校实际开展的系列教师培训活动,是帮助提高其教科研水平的重要平台,进而促进其课堂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达到教师与学生与学校共同发展这一终极目标。

校本培训的途径不外乎两条:以校为本,走出本校。具体的方式方法却很多,如校际间强强联手、以强扶弱.如专家讲座、支教挂职、竞赛评比、师徒结对等等。下面结合我校的校本培训情况,谈谈我对校本培训的一些认识和体会:

一、校本培训的内容不能贪多求全,更不能成为教师的负担。

校本培训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了解本校教育教学层面的不足与缺漏,以此为切入点,开展一系列自上而下、最后自下而上的针对性很强的教科研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如果活动之初,缺乏对本校实际情况的全面调研而盲目活动,势必费时劳力,甚而得不偿失。我校前几年要求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每学期推出一节公开课,既要备课、准备教案课件,又要上课、评课,还要交一篇教学反思或评课心得。一学期每个学科开23次,老师们尚有热情,每周都这么搞,势必极大地分散老师们的精力,大家疲于应付,苦不堪言,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受到一定冲击。还有的学校规定老师在一学期内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论文及反思,必须完成规定字数的理论笔记摘录,必须听多少节课.必须上多少节公开课,必须找多少学生交流谈心,以这么多的数量和密度来衡量教师参加培训的质量和成果,而且还在制度、考评方面作了相应的硬性规定。毋庸讳言,必要的、一定数量的要求是必须的,但多管齐下”“一刀切的方式方法,只求数量上的、形式上的、范围上的高大全,忽视了教师的承受能力与内心需求,导致的,往往是教师的厌烦。如果校本培训变成了教师的负担,教师就只能被动地参与其中。不愿主动思考、实践,只是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已。所谓的成果也只是以往经验的简单重复或展示,或干脆拿来主义。久而久之,教师从校本培训中得不到实质性的提高和帮助,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

原来我校每学期一人一节公开课,老师们一是感觉累,二是觉得效果不大。现在,我校在每一学期每个学科组设定一个培训总抓手,重点培训一项,兼及其他。如第一学期,培训教学三维目标的设定与课堂教学流程的展开,而后培训如何评课,怎样写反思材料等。一学期重点搞好一项培训,循序渐进,贴近教师实际需求,有的放矢,集中精力突破,让每位教师通过扎实有序的活动,掌握一定数量、一定质量的教育教学技能,尝到教科研的甜头,品到成功的喜悦。还开展过同一年级同学科老师同上一节课的活动。这样的校本培训,不用硬性规定与硬性指标,教师也会乐于投身其中。

二、校本培训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校本培训中最受广大教师关注的,是能否帮助大家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技术。校本培训及一切教科研的最终落脚点是:打造人文课堂,建设智慧课堂。离开了课堂的校本培训,是为了培训而进行的培训,其结果肯定是远离课堂,既不能改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方式,更谈不上改进我们的实践。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曾走过一些弯路,如把语文课上成历史课,音乐课上成了语文课,学生小组讨论变成了茶馆式放羊式座谈,教师不敢否定学生的答案,一味赞美,等等。我们曾对这些教法津津乐道,误以为这就是所谓的新课程新教法。所以在校本培训中,我们要更加理性地认识课堂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与革新,经常反思,随时总结,防止跟风,杜绝随俗。如我们强调教学目标的设定要体现出三维梯度,有的学校培训教师时。把三维目标误解为三个目标。导致一节课分为三个环节。为了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规定每节课都要有所体现,于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都来喊几句口号,谈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了事。殊不知,更多时候,这一目标是隐性的,靠讲授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有这个意识,并创设出一定的情境、氛围,由学生体验,才能达成目标。还有些学校,十分强调目标的生成与预设.把课堂有否生成目标的达成作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标准之一。他们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当教师即刻中断原有教学计划而讨论偶发事件,前提必须是生成教学的意义大于原教学计划所产生的意义;否则,即是矫枉过正。再比如,有的学校规定课堂45分钟.必须有一半及以上时间用于学生自学或练习。理念不错,但却忽视了学科、教材、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一千位教师,自有其至少一千种以上的教法与风格。没有一种方法是适合所有教师和所有课堂情境的。假如我们非得拿流行的、公认的某种教法给所有老师作参照。并以此作为评论一堂课是否完美的标准之一,那么,我们在根本上就违背了校本培训的初衷。我们要尊重教师的个人风格、特色,帮助其挑选更恰当的教法,使课堂教学在过程的实施、情境的创设、知识的迁移、问题的拓展、活动的安排、练习的设计等多个环节上,始终处于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问题探究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有效化的良好状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使教师得到全面进步。

三、目前的校本培训重“技术”,轻“师德”。

现在的校本培训,关注教师技术层面的提高远多于关注其内涵发展,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当一个教师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技巧,形成了一定的教学风格,拥有了一定程度的学识水平,他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书匠,但他不一定能身心幸福,不一定能让学生身心幸福,因为他的课堂教学,可能缺失精神生命的涌动。有的课堂,可能成为智慧课堂,但不可能成为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具有平等、和谐、诗意、愉悦等特质,不可能像空气一样让每个学生自由呼吸。古人说:“经师”易得,而“人师”难求。人民教师与教书匠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他有育人的理想和追求。教师的道德水平和人格要很高。教育学生不是演戏,只有真正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的美好品德,才能在学生身上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引起他们的共鸣和仿效。所以,我们的校本培训,要引导教师去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去提升自身感悟美、表达美的敏锐触觉、去培养悲天悯人的情怀。为此,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参观访问、旅游演出,组织教师读书交流。但请不要把写论文、作摘录当目的来读。毕淑敏说:日子一天一天的走,书要一页一页地读,清风朗月水滴石穿,一年几年一辈子地读下去。书就像微波,从内到外震荡着我们的心,徐徐地加热,精神分子的结构就改变了,成熟了。因为阅读,教师自然而然由单一的现实中人,逐步地汲取了理想中人的气质涵养;再通过课堂这一中介,将这种现实与理想合二为一的气质、修养,传输给了学生。因为阅读,教师的内在人格得以升华,他们追求思想的自由、灵魂的完善,追求公平正义。所以说,阅读,帮助教师完成自我教育,从而使他们的教学生命产生质的飞跃。教育的品位因而得以形成的。

当然,我们的校本培训中也有师德建设的内容。当涂县教育局开展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安徽省也开展了“学规范、强师德”的教育活动,教师们的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写了两大本,规范、条例也记了不少在大脑中,效果如何?有偿家教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乱订、推销教辅资料的教师还大有人在。为什么会是这样呢?作为教师基本上都知道教师道德,但许多教师并没有把这些道德规范、准则内化,成为他们从事教育事业的准则,加之社会“物欲横流、金钱至上”的不良风气和绩效工资的负面导向作用,使得许多教师片面追求教学成绩,甚至有的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教学成绩好就是最优秀的,从而忽视了对学生心灵的塑造。所以,这样的师德教育是流于形式,没有效果的。

如何加强这方面的校本培训,很值得我们教育管理者们去研究。我们学校在这方面也作了不少努力。如:每学期每个教师要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一本读书笔记;在经费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仍然组织教师去青岛、北京旅游考察;进行师德标兵的评选活动等等。

四、培训过程中的教师评价要力避过分功利化。

校本培训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过程,并且必须随时根据实际情况相应地调整培训策略。所以,培训的成效不可能在很短时间内全部、强烈地凸现出来。有的培训内容可以通过课堂教学或技术比赛很好地传达出来,并结成成果展示出来。而有的培训内容。则呈隐性,往往是潜移默化地催生成果,需日积月累,需厚积薄发。因此,管理层面如果忽视校本培训的本有规律,急于求成,往往好心办不了好事.导致活动不扎实,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教师沉不下去,心态倒浮躁起来了。其二,对教师的评价产生短视行为,近视行为,看重教师某一个时间段的成效与成绩,不能耐心地、长期地跟踪评价,或随时中断评价,试图窥一斑而知全貌,结果容易犯经验主义错误,以偏概全,失之偏颇,伤害了教师的积极性和培训热情。我们可以组织教学质量调研小组,经常深入年级、班级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师授课、作业布置、批改情况的意见,在此基础上召开校级、年级、班级质量分析会,积极反思得失,及时帮助教师调整应对策略。这一过程,于教师而言,又是一次实实在在的校本培训。学校还可以安排同年级组、同学科的教师换班教学,组织管理人员和学生全面考察其教学情况,并与原任课教师的教学作比较,互相学习,各取所需,从而扬长避短,更好地进步。总之,我们的评价制度,要有利于激发并保持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使他们对培训产生内需力,不断获得成就感,最终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学校、成就教育。

校本培训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充满疑问与困难,充满挑战与机遇,充满智慧与光明。国运兴衰,系于教育;学校兴衰,系于教师;教师素质,重在师德;师德之魂,在于师爱。

   最后,我想以魏书生的一段话结束本文,这段话既适合教师,也适合教育管理者。“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育对象是人,是学生,是有思想、有语言、有感情的学生,教师劳动的收获,既有自己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更有学生感觉到的成功的欢乐,于是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