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思辨与融合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的思辨与融合

花园初中  查辉           

在学校管理的实践中,理想的境界是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能做事,事事能做好,要达成这一目标,就需要充分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学校作为一个复杂的育人组织系统,对人的管理和协调,既可以借制度约束、纪律监督进行刚性管理,也可以依靠感召、启发等方法进行柔性管理。

两种管理模式有着各自的优势,在理论与实践之间,也存在着冲突。由于学校管理取向具有多维性,仅依靠某一管理思想已难以解决纷繁复杂的学校管理问题,管理现实要求两种管理模式必须走向融合,下面就如何构建超越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刚柔相济的管理模式,本人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方圆之道相融合  优劣互补谋超越

“方”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做到“方”与“圆”的辩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各种基本需要是以一种层次和发展的方式,以一种强度和先后的秩序,彼此关联起来的,一个需要满足后,会再追求下一个需要,从而证实了人性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

制度化管理是以制度规范协调组织成员协作行为,依靠外在强制力实行管理;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所与立之大本”,是学校办学理念的外显和具体化,是全体师生共同遵守的规章和规范,是实行科学管理,办好学校的重要保证。

但制度化管理过于流程化、标准化,这有违人性化的要求,“统得过死,管得过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人的主体性发挥;而人性化管理以满足人的情感与需求为前提条件的,通过道德引导、人文关怀、人格尊重等非强制性手段,使人的主体性得到应有尊重,在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激发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二) 构建“刚性”架构  与义务和职责相适应

一个学校的正常发展,离不开规范的管理制度,学校作为一个师生发展的共同体,如果管理制度缺乏规范性、完备性和严肃性,教学就可能是一盘散沙。 学校管理要做到在全局和方向上坚持原则,涉及办学思想、政策等问题,敢于坚持原则,对于那些无端制造是非、自由散漫者必须坚持原则,保证学校管理的正确方向。

学校管理制度是规范学校成员行为,制度是文化的载体,制度应与学校成员的价值观、个性特征等因素相适应,而“科学性”和“民主性”是其中两个最基本要素。“科学性”体现在制度的合法性、规范性上,制订制度要以学校预期目标为参照,以学校成员经过努力能够达到为标准,过高目标则无法实现,制度便会形同虚设。

“民主性”则体现在学校成员对制度的认同度上。制度的制订是学校成员对学校预期目标的深化认识过程,制订制度要广泛征求意见,切实采纳全体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正确处理各方诉求和利益关系。

要保证学校管理规范化,实行“精细化”的管理,主要的原则是:靠民主促进公平,靠机制保障公平,靠公平营造和谐。学校决策、改革、立制、聘任、考核、晋职、评优等,都必须制定民主议事规则,广泛征求教职工意见和建议,经过教代会审议表决,努力形成民主公平的政策环境,实现政策制度的认同,提高支持度和执行力,同时做好风险评估和政策补偿。

(三) 实施“柔性”管理  激发人性潜能

管理既要科学规范,又要体现人文精神。学生学有特长,教师教有特点,学校办有特色——这一办学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有一批教学风格、教学思想独特的教师。教职工是学校工作的主体,是学校的主人,教职工发展了学校才得以发展,有好教师才有好学生,有健康的教师才会有健康的学生。

教师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是需要尊重、信任和理解的。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对教师的特点,应当有正确的评价视角,不仅看到其符合教育素质和教师工作常规之处,更应该发现他们的“不同”处。善于发现教师与众不同的“奇特”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使其扬长避短,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风格,形成富有特点的教学群体。

在加强制度管理的同时,辅之以“情感管理”,重视运用道德引领、人格尊重、赏识激励等“柔性”化管理策略,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平等的心态看待教师,规避“说教式”、“惩戒式”的方式。采取有效的制度设计和学校管理活动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合理诉求,关心教师身体健康、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上的后顾之忧等,组织丰富多彩的趣味文体活动,以此来增强教师的团队精神。

树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使之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要求教师为人师表的前提下,以更合理、更有效、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去规范教师的行为,使他们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修身养性,研究学问,提高水平,教好书,育好人。

(四) 培育学校精神   植养人文气韵

回归教育本色,就必须尊重教育的规律,必须按教育的规律来做事。在这个社会转型,观念多元,人心日渐浮躁的时代,如何静下心、耐住寂寞来潜心思考教育,思考教育的本色?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铸造教职工的共同行为是我校上下共同追求的目标。

校园文化是学校生存、发展的灵魂和精神支柱,它凝聚着全体师生对未来的价值追求,是学校精神和师生精神的内涵体现,外显为学校成员所默认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学校为此确立了“爱生乃立师之本,质量乃立身之本,教艺乃立业之本”的师德要求,着力把教师的个人价值取向和行为取向引导到组织目标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上来,提升教师对学校和职业的认同感,把教师成长作为学校发展的重要目标。

优秀人才的选择与使用是办好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核心,是提高办学品位、打造学校品牌最关键的因素。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源动力,学校发展必须借助于教师发展才得以彰显,以开放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接纳各类人才,努力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

激励和调动是激发教职工的热情,形成群体活力的一种良策,配备师资时力求建立起专业、职称、年龄、能力、特长、个性等合理搭配的结构体系,对青年教师而言,着眼学校的发展,有目的、有意识地给他们压担子,并加强指导,热忱关怀,促使他们尽快成熟,成为学校未来的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对于沉稳、踏实、能干的中年教师,要让他们挑大梁,发挥其在教育教学中的骨干作用,让他们充分地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培养人才作贡献。对于老年教师,用其丰富的经验,激发他们“老骥伏杨,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发挥他们对中青年教师的传、帮、带作用,使他们充分发挥余热。发挥整体作用,创造出最佳的效益。

结束语:学校管理工作既要有规范化的制度,又要有人性化的关怀,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激励教师主动发展,构建刚性制度与人性化管理和谐统一的学校管理模式,准确把握“刚”与“柔”的客观性与科学性,从而实现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跨越,最终走向融通,走向“无痕管理”的境界。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