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高淳千年倒栽柏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高淳千年倒栽柏

    “四方宝塔一字街,倒栽柏树白牡丹。”这句知者甚多的话是高淳当地人对本地四大景点的精炼概括。其实,除了白牡丹是传说外,其他三个景点都是实物,而且分布在不同的镇。四方宝塔说的是位于高淳东门外的四方宝塔,一字街即目前的高淳老街,相对于这两处保存较好的古迹,有着千年历史的倒栽古柏却因为养护问题面临着消亡。因此,去高淳的话更应该去看看。

         
      华盖古柏千年如倒栽
    通常,大家会把超过千年树龄的古树称为树精。在高淳古柏镇就有这样一棵古树,以至于古柏镇的名字也来源于此。找到这棵树非常容易,从高淳县和溧水县交界处的双牌石往南,朝高淳县城的方向行四五公里,就会发现马路右边有一棵又高又大、形状怪异的古树。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更好地保护古树,相关部门把古树用围墙框进了一家单位的院子里,但在地坪保护方面做得就不够好了,虽然在古树树根周围砌了个几平方米大小的花坛,但其他地面全部都铺上了水泥,以千年古树平日所需的生长空间和水分、营养看,这样做显然有些不合适。
    “这棵树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因为飓风折过一次,由于树太大,当时把树扶起后还专门用钢丝分段环绕树干,并在地上定桩,帮助古树保持平衡。可能是后期养护没到位,古树现在是一年不如一年了。”古柏镇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目前的古树已是岌岌可危,很可能若干年后就真的死掉了。
    别看古树面临着窘境,但仍然株高数丈,身大十围,远看像一顶遮天的华盖,近看似一棵硕大无比的天然盆景。更为奇特的是,树上的枝条光滑发亮,根根枝条扭曲作势,互相缠绕盘旋,看起来十分有气势。据悉,这棵树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
    黄氏宗祠每年晒族谱
    戴西村是距离古柏镇镇政府最近的一个村,有着三百多年历史的黄氏宗祠就位于该村。该村村支书黄振华告诉记者,祠堂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曾在咸丰年毁过一次,但很快又在同治十一年重修,前后共分三进(前坊门、中享堂和后祭堂),除了山墙为大块青砖外,其他结构多为木头。
    据村里人讲,祠堂的中门平时很少打开,只有遇到红白喜事,每年重阳、春节时才会开中门,日常大大小小的修补都是由村民自发捐资完成的。为了方便记者了解祠堂的故事,村委会特别请来了2位年纪超过8旬的老人讲解。其中一位今年已经91岁高寿的老者表示,祠堂里还藏有全村1000多户居民的族谱,都为黄姓,而且每年都会挑日子向全村居民展示。记者翻看族谱发现,最早的记录为太平天国年间。
    至于祠堂的建筑结构也很有特色,像连接前坊门和中享堂的门槛处竟然有三个门,一门正中,两门在侧。据说中间的叫将军门,两侧是用来停轿子的。大门位置的四壁及上天花、下地板处全部用木板铺隔,过去是祠堂的收租粮仓,由于悬空封闭,不仅可防鼠虫还能防潮湿。至于廊额枋、轩枋等柱子则雕刻着文武状元、米芾拜石、草花纹及与黄氏祖先有关的历史典故图,保存得相当完好。
    古桥古井四处可寻
    留意古柏镇的地理位置可以发现,该镇不仅和高淳辖区内的诸多村镇连接,还临近石臼湖和溧水县和凤镇,在高淳地方语言十里不同音的环境下,这种地域环境显然也更容易容纳不同的文化,这也让各类古遗址有了生根发芽的土壤,像古桥古井等在古柏镇几乎多到四处可寻的地步。
    比如位于凤山乡柳家村的环楼(袁氏节孝坊)就建于清乾隆年间,采用青石构建,上下三层,两旁石坊刻有数十位朝廷官员的姓名,各层石雕人物和吉祥图案,清晰可辨。据称是为表彰当时一位守寡在家,仍哺育儿子成为将军保家卫国的妇女,目前该村村支书也姓袁,而且还是袁氏同门人。
    昇平泉井和寻真观丹井是古柏镇内两口知名的古井,年代最久的一口建于魏晋南北朝年间,均为石头打造,井栏四周则凿刻着古井的相关铭文,更让人没想到的是,即便这么多年下来,昇平泉井依旧水质清澈甘甜,村民们至今常年饮用。
    “在高淳的古桥中,采用拱桥方式建造的并不多见,尤其是多孔的。”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江夏桥位于戴家城村西,横跨带水之上,是过去高淳与溧水两县之间的交通要道。据说最开始是座木桥,后来改为石木混合结构,到清代再次改为石质三孔桥,由于桥身保护较好,至今仍是两岸过河通道,桥上还有不少“文革”时期留下的宣传语。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