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糖耐量减低导致餐后血糖偏高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糖耐量减低导致餐后血糖偏高

    去年夏天发现血糖偏高已有一年了,通过饮食控制与运动,已基本恢复正常,中间几次检测血糖都在正常值。近期自己检测,餐前正,5.5,餐后却达到9,吓了我一跳。看来胰腺功能还是受到了损伤。经过反复比较判断,血糖餐前正常餐后偏高是因为糖耐量受损。

    这属于2型糖尿病,也属于餐后高血糖型糖尿病。有很多糖尿病人,空腹血糖并不高,在糖负荷的条件下也就是餐后情况下,血糖往往升高。这一类糖尿病人,往往自觉症状轻,没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数在治疗各种并发症时才被检查出糖尿病。糖尿病早期阶段,胰岛释放的功能发生障碍,这在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升高之前就已存在。初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是糖耐量降低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亦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餐时高血糖和血糖波动的主要原因。初相胰岛素分泌的重要意义在于维持正常葡萄糖稳态,减少肝糖原输出,增加肝糖原摄取,抑制高血糖素分泌和脂肪分解。初相胰岛素分泌的缺失或延迟不仅会造成餐时高血糖,还会出现餐后高胰岛素血症。因此恢复初相胰岛素分泌是糖尿病治疗领域上的新概念和新课题,对于控制糖尿病并发症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翁建平说,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血糖升高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常规体检中只检查空腹血糖,许多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人群得以“蒙混过关”,就此造成的漏诊率相当高。翁建平进一步指出,在我国诊断为糖尿病前期的人群中,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单纯空腹血糖升高的比例仅不足20%。如果单纯使用空腹血糖对人群进行筛查,将使46.6%的糖尿病患者及70.7%的糖尿病前期漏诊。因此,餐后2小时血糖的检测对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的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对大部分糖尿病患者而言,餐后血糖升高比空腹血糖升高来得更早。如果已经查到空腹血糖超标,说明糖尿病已经进展到一定的程度了。因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情况下,而餐后2小时血糖值介于7.8 -11.1mmol/L,这可以被诊断为糖耐量减低,即属于糖尿病前期。研究表明,每一个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糖尿病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段,且在这一阶段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或已经发生。


    据2007年-2008年全国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有近1.5亿人属于糖尿病的后备军——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平升高介于正常与糖尿病的中间状态,其中70%以上的糖尿病前期为空腹血糖正常,单纯餐后血糖升高的糖耐量受损人群。7.8mmol/L是餐后两小时血糖正常值的上限。餐后血糖一旦超过此值,可以诊断为糖尿病前期或糖尿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小于5.6mmol/L),餐后两小时血糖一旦超过7.8mmol/L,若小于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耐量减低。如果餐后两小时血糖值高于11.1mmol/L,则表明已经步入糖尿病的行列。

    对于糖耐量减低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发生风险,也就是说当发现餐后血糖在7.8-11.1mmol/L时,还可以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来降低血糖,从而让自己不得糖尿病。


    翁建平指出,生活方式干预主要包括饮食控制和运动。包括保证膳食平衡,限制摄入的总热量和脂肪成分,限制饮酒,多食蔬菜及高纤维食物以及进行规律持久的体育运动等。具体的目标是:第一,肥胖或超重者体重指数BMI,即体重(kg)/身高( )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减少5%-10%;第二,至少减少每日饮食总热量400-500千卡;第三,饱和脂肪酸摄入占总脂肪酸摄入的30%以下;第四,体力活动增加到250-300分钟/周。

    一般来说,如果坚持饮食和运动疗法一年时间,基本可以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然而,健康的生活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很多患者往往坚持不了一个月就半途而废了,而且仅仅依靠生活方式干预,对某一些人来说,还远不足以将血糖控制到正常水平。研究数据显示,仅接受生活方式干预,仍有半数的糖耐量异常的人群会发展为糖尿病,因此,对于这些懒于运动,无法控制饮食,血糖还容易升高的人群来说,只能采取药物治疗,如阿卡波糖等。

    返回天下糖友一家亲

            备案序号: 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