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教育随笔:说“问”

 
   
打造优秀个人网站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你感兴趣的内容

                       
              
                教育随笔:说“问”

                 马鞍山市一中  汪峰

所谓学问,顾名思义,就是既学又问。如果不学不问,就难以成其学问。清代文学家郑燮有一段话对这个问题说得非常透彻:“学问二字,须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今人有学而无问,虽读书万卷,只是一条钝汉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个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释然,精理进露。”所以人们常把有知识说成“有学问”,这是很有道理的。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问是学的前提,问是学的方法,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古今中外,不管是名人还是平凡人,都明白知识是要学和问结合起来的。

一位新闻记者采访的提问,就可以看出他的素质和水平;一位主持人的随机提问,就可以看出他是否有学问;而科学家的提问,则往往是发明创新的前导。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为什么不往天上飞?如果一个人用光速向前飞行,他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呢?这些问题正是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和爱因斯坦相对论之滥觞。可见“疑是思之始,学之端”。

孩子进幼儿园阶段,他们对周围人和事,好奇好问,会提出许多许多令人难以解答的问题:如香蕉为什么没有核?蝴蝶下雨天在哪儿避雨?大热天狗为什么张开大嘴伸着舌头喘气?人害羞为什么脸红?等等。心理学管这个阶段叫“问题年龄”,可见人都有宝贵的“问”的素质。

可是我们怎样对待呢?是鼓励?是扼杀?还是简单的以“这是常识”、“长大了就会知道!”等办法吱唔搪塞了事呢?

曾看过一则教育故事:“某某小学生的作业本上的造句:想——我想听到花的声音;活泼——河里的水很活泼;悄悄——我听不懂小鱼的悄悄话等。这些不是问题,但孩子们精采丰富的想象力,令人神往,但不幸的都被老师打上了×。这里有没有值得我们教育者的反思呢?”

好奇好问,是动脑筋、爱思考,渴求知识的表现;脑子里经常有疑问在盘旋,这才能保持旺盛的探索钻研和创新。因此,我们要将可贵的“问题年龄”一直保持、培养下去,使之发展、深化。活到老,学到老,问到老。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与发展》报告中曾指出:“教育可以培养创造性,也可以扼杀创造性!”从我们对“问”的态度上,是在培养还是在扼杀,是不是可以检验出我们的教育对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问题吗?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网站地图   本站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