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宣布,中国大运河项目、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路网(原为“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世界遗产数量增至47处。

“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项目由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杭州为起始的京杭大运河,从宁波入海与海上丝绸之路相连的浙东运河三条河流组成,涉及沿线8个省市27座城市的27段河道和58个遗产点,河道总长1011公里。大运河是世界上开凿时间较早、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的运河,被国际工业遗产保护委员会在《国际运河古迹名录》中列为最具影响力的水道。

2005年,世界遗产中心将运河遗产拓展为世界遗产名录项目。2006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提案,呼吁将大运河申报世界遗产。2006年底,大运河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目前,已有多项国外运河及其相关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包括法国的米迪运河、比利时的中央运河的四条吊桥、加拿大的里多运河、英国的旁特斯沃泰水道桥与运河和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7世纪运河区。

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于本月15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开幕。中国向本届大会提交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二期”自然遗产申请和“大运河”文化遗产申请,还与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联合提交了“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报告。其中,“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文化遗产申请项目入选呼声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