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更多

 
   
  
小班化教学的“四个需要”
   
 点击网站地图查看更多你感兴趣的内容

                       
              
                    小班化教学的“四个需要”

    11月27日,马鞍山市思想品德学科小班化教学推进会暨课堂观摩活动在市十二中举行。市十九中桂中华老师和银塘初中朱同凤老师分别进行了同课异构展示,课题是《礼仪展风采》。市县近五十余名教师参加了观摩和评课活动。吴望民老师代表市教科院政治学科指导组提出了推进小班化实验应坚持“四个需要”的观点。

    需要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上来。小班化教学的精髓是什么?实际上应把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到“自主、合作、探究”上来,这应是小班化教学的本质定位。“自主、合作、探究”是一种学习方式,这是从“学生学习”这个角度来定位的。明确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老师要么认识还很模糊,要么还没有转变观念,把“自主、合作、探究”误认为是教学方法或教学手段,仅仅考虑“如何教”,而不是从学生出发,从学生“学什么,如何学”出发来考虑如何“教”,如何让学生运用这种学习方式去达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提高思想品德素养以及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培养探究精神等目的。两位教师都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情境分析、汇报展示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和自我成长中的问题,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自己的经验,在自主探究和独立思考中增强道德学习能力。

    需要从学生角度思考要达到的目标。这个目标简单地说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能“听得进、记得住、说得出、用得活、写得好”。如果每节课都能让学生“听、记、说、用、写”,特别是“说”,既敢“说”,又善“说”,长期积累,学生的综合素养就会逐步提高,这就是“学如初出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下一步要考虑从这五个层面制定一个《马鞍山市思想政治(品德)常态课学生学习效果评价表》。

    需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 “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 。为了实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上述学习目标,要求我们根据思想品德课的学科特点创设典型的、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情境。初中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这就要求课堂教学遵循“发现生活—体验生活—参与生活”的逻辑,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求知,在活动中成长。课堂上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不再是那种只注重学习结果,忽视知识和技能获得的过程,更多的是注重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发现过程和将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的应用过程,因此,“生活情境—主题探究”式教学成了两位教师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师在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有目的地创设或引入一个个相关主题的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思维,使其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启发、帮助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提高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完善小班化条件下思品课的教学流程。流程就是课的框架,它对教与学有一定的规范作用,有了流程,就有了套路,有了依据,课堂就不会目无章法,顾此失彼。这两节课提供的教学流程给了我们有益的借鉴。如桂中华老师的课堂教学有八个步骤:展示目标——预习指导——导入新课——合作探究——小组展示——情感升华——课堂反馈——布置作业;朱同风老师的课堂教学有七个步骤:出示目标——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归纳总结——教师寄语——当堂检测——课后作业。概括二者的共性,这两节课都有“出示目标——合作探究——展示评价——知识构建——达标训练”五个环节组成。在今后的实践中应进一步优化,力求使课堂教学流程的安排科学、简洁、可操作。2014.11.28

    马鞍山十二中个性化小班教育实验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