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博客联盟网站  中华博客自己的网站    
               
欢迎您的光临        返回首页

                       

                              论我国北疆的战略部署

当你仔细深入的了解了一个国家的地理,你就对这个国家的国防政策及其战略防御的重点有了更清醒的认识。

   我们先来看一个案例:苏联卫国战争前期,苏军统帅部由于其盲目服从斯大林的指令不断发起反攻,而不是充分展开苏联步兵部队,建立起梯次配置具有有效反坦克突击能力的防线,不断的将众多的步兵师投入进攻,这样德军的装甲集群就能充分发挥其特有的优点:反击,包围,歼灭,寻找有漏洞的防线再次突击,用中国人的话来讲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这样苏联在卫国战争初期,军队损失严重就不足为奇了。而在19427月的博尔霍夫战役中,在苏联第61集团军的进攻发起前,德军将主力从第一阵地撤回纵深,使苏军在冲击前的炮火准备没有见效,苏军的第一梯队师虽然没有遇到德军的强大抵抗就突破了第一阵地,但在苏军前往第二阵地的路上,遭到了德军的顽强抵抗,致使损失惨重,进攻失败。

再看我国的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线,几乎无险可守,地形不利于我,极易受到攻击。新疆内蒙的
戈壁草原非常适合大规模装甲集群部队及摩托化纵队的展开。我国东北地区的战略地位前出,易受来自不同方向的攻击。
对方一旦得手,我国将丧失重工业基地和战略资源基地,后果不可设想。
旅顺港若失守,将使对方在我国
的北方地区建立起一个稳固的战略支撑点。他们的舰队可以沿我国的海岸线巡航。我国一万多公里的海岸线,将受严重的封锁,而对方却可以在漫长的海岸线任何一点进行两栖登陆作战。

所以,我关于我国的国土防御构想是:在东北地区,建立永备的国防工事,设置大纵深多梯次的防御地带。在一线防御位置上,不宜部署我军边防主力,而是应该在面对来犯之敌时避其锋芒,放过敌突击集团,依托巨大的战略纵深,起到对敌突击集团的战略缓冲作用。二线部队应设立精锐的机动兵团,作为强大的战略预备队。根据毛主席“敌疲我打”的方针,集中力量,依托有利的山脉组织积极防御。同时,一线部队集中力量对敌后续部队和后勤保障部队实施打击。如此,敌人的突击集团攻击势头必然顿挫!

是的,我刚刚提到一个词:“大纵深多梯次”。下面,我就“大纵深”和“多梯次”这两个词分别进行
解释

“大纵深”的意思就是可做战略性运动的较大的地域空间。它的作用很明显,利用巨大的的空间对
突进的敌军部队进行阻滞,扰乱,与其周旋,等待敌弱我强的最佳时机,再决定是否要进行攻击以及攻击的程度。而且,防御部队在被快速击溃的情况下,大面积的缓冲区域能让军队有得以喘息的时间,并利用时间进行重新集结,修整部队,指挥部也有时间来考虑新的作战计划。就是
以空间换时间 有纵深的国家拥有比没有纵深的国家更大的对敌防御的缓冲地带,更大的缓冲区域使国家能在首次交锋失利后,得到更多的时间从惊慌中清醒,并着手开始计划更具远见的战略,而不仅仅是防御或反击这么单纯。

“多梯次”,即不在一条线上的火力配备。一个形象的解释,你把兵力配置看成水的波纹,那一圈一圈
的就是一个个梯次。根据作战任务的不同,不同的梯部署不同的兵种,以达到战术要求和战斗结果。

因为线形火力配备没有攻击和防守纵深,极易被敌装甲部队突破从而产生威胁,所以在防御战中多采用梯次火力配置,前线由地堡战壕等形式组成,其后辅以反坦克炮,榴弹炮等炮兵火力和反冲锋的预备部队,对深陷于第一阵线的进攻敌军施加打击和反冲锋。这样即使第一阵线被突破还有第二或更多的防御阵线阻滞敌进攻部队,使其无法深入突破。

我认为我国的西北部、北部及东北部边境线,几乎无险可守,这是我国国防的软肋,而我国国防巨大的优势却在于我国广袤的国土所提供的巨大的战略缓冲地带。在国防部署中,我们应该扬长避短,结合我军已形成多兵种的现代化部队这一客观事实,采取“大纵深”和“多梯次”相结合的边防战略部署。这样有利于我军在国土防御战中,取得较好的作战效果。

        这是儿子在学校学科论文

        “情系大西南,共饮一江水”慈善募捐 活动计划 

         第一次走进课堂(见习教师第一课)

        关于爱国     西安姑娘骑车去北京上大学
      

                传一张儿子骑行图片:
                              

                 备案序号:皖ICP备07007844号   联系本站   广告推广   本站声明